有媒体发文叹息: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追忆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5月14日《人民日报》) 就像80后曾被人称作“垮掉的一代”一样,“暮气沉沉的一代”,或许又是一种标签化的围观者说。谁的青春都会老去,哪一代人的青春也都不容易。只不过,由于80后生活于社会剧变的转型期,读书、就业、婚姻、房子……压力无处不在,加上大多数80后已进入社会,许多也步入而立之年,从年龄段来说,正好是必须对社会、家庭承担重任的成熟期。把时代和年龄特征与一代人的精神气质画等号,或许并不完全客观。 不必标签化80后,也不必将80后和“集体老去”画等号,需要正视的,只是这个群体在这样的年龄段、这样的时代出现的暮气病。“暮气病”是一种时代病。在一个社会剧变、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很容易造成个体心理迷失,也极容易撕裂个体心灵。未来越来越难以预期,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加上物质上的住房压力,职场上的竞争压力,家庭上的赡养、抚养压力,都很容易使年轻人进入“人未老、心已老”的困境。 作家方方在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城市中艰难求存的故事。拼爹规则、社会板结、融入艰难、蚁族生存、职场压力,成为这部小说的关键词。青春向下的蜗居、蚁族生活,面对社会转型的激烈抗争与挣扎,最终逼迫年轻人放弃那些曾经青春华彩的梦想,放弃自由晃荡的青春,被迫选择一种更稳定、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那么多年轻人挤破头也要通过国考独木桥,寻求体制庇护的根本原因,或许也是一些80后让人感到暮气沉沉的根本症结。 事实上,80后遭遇的时代问题,70后也遭遇过,90后也将同样遭遇。时代怎样,青春就会怎样。换一个思路来说,青春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代名词。每一代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华彩,也各有各的伤痛与迷茫。要消除时代带给青春的各种苦痛病症,首先当然需要深度的制度纠偏来重焕青春。现在,面对80后年轻人身上的“暮气病”,也只有体制性纾困,用制度为权利兜底,重振社会秩序与规则,打通自由流通的渠道,一代人的青春才可安放。(李妍) (中国教育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成立孔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招海南省少数民族语专业学生
·厦大昨发布今年本科招生方法 新增三个本科专业
·六岁孩童不慎从6楼坠下 遮雨棚救他一命
·女童被父亲鱼线缝嘴无人敢拦 虐童,不是家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