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线教平 5月7日,湖北省洪湖市1000多名教师停课在政府大楼前陈情,认为工资太低。一名教师称,很多工作二三十年的高级教师月薪仅2000多元。市长夏锡璠低姿态向教师们坦承,穷人难当家,自己每月卡上的工资也只有2440元。(5月14日《南方都市报》) 对于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群体而言,恐怕做出如此“举动”多数也是出于迫不得已——每月区区一两千元的工资,放在“蒜你狠”“姜你军”“油你涨”的今天,能维持基本生活就已算不错,想买车买房,要么没门,要么得靠其他门路。因此,洪湖市这些老师反映的不仅是实情,而且在中西部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学校中相当有普遍性。因此,他们的“哭穷”是迫于自己的生存需要,自是理所应当。 可是,作为掌管全市人财物的“当家人”,市长晒自己工资,和老师们的“比穷”的做法,作为个人之间的交流未尝不可,但若从其公务职能来看,就太不应该了,即使这位市长所说的都是真的,也注定难以得到教师及公众的理解。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我是市民,我可以说菜太贵了买不起;你作为管物价的怎么也说自己买不起呢?那还要你管物价的干嘛?” 实际上,湖北这1000多名教师之所以要停课,一方面是因为工资太低,干了二三十年的高级教师月薪就2000多元,学校的教学设备也非常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感到不公平,教师工资这么低,教育局却新建了共12层、占地约20亩的办公大楼。 一边是市长和教师的差钱“比穷”,一边是教育局大楼的巍然屹立。不仅是教师们,恐怕外人也难免质疑:政府部门即使差钱,只要想些办法,办法总是有的。试想:连办公环境都能想办法改善,怎么一谈到教师待遇,除了“哭穷”就想不出办法了? 可见,这位市长与其说是“穷人难当家”,是差钱,倒不如说是差的是对教育的理解,差的是对教育投入的决心。教育差不差钱,关键还是看对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经济并不发达的上海市嵩明县,为什么能拿出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入教育,使最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身为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蒲县为何能实现12年中小学教育全免费?而陕西宁陕县更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的新政……相比这些地区的“当家人”,不知那位和教师比穷的市长作何感想? 很多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之所以长期不到位,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重经济轻教育”的思想作祟。教育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任职期也就是三五年,在这短短几年内,对教育的投入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势必影响到一些官员的政绩和升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宁愿把资金投到有利于提升经济指标的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等政绩形象工程上,而不愿投入到教育中。 洪湖教师讨薪事件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错位的教育价值观。对此,除了国家要建立起严格的“三个增长”保障制度之外,还要依法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法规的落实。教师是教育之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教师。对于那些可作为却不作为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依规严格问责追究。不然,类似的事件,今天发生在洪湖,明天不知又会发生在哪里?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大连出台文件对学生评价教师作业提出具体办法
·新疆校园周边将安装一键报警装置保护学生安全
·湖南桃江拟在全县推广村级“主任督学”聘任工
·解读重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保障就近入学
·浙江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签协议合作建联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