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在线报道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儿子抄作业,母亲在微信群里发儿子的裸照以示惩罚。一部分网友会心一笑,一部分网友则为孩子鸣不平,说现在的孩子也是无奈,减负之下依然作业如山。 无独有偶,宁波日报曾经报道,有位陈先生发现女儿做作业习惯上网找答案,而自己给她准备的词典等根本不用;更令陈先生惊讶的是这竟然是中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不少家长为此担忧。 “抄作业”该不该管?该怎么管?笔者认为很难一概而论。 首先,正如不少网友所说,孩子作业繁多,甚至很多时候要写到深夜,细究起来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一时半会很难改变,所以,我们对孩子“抄作业”首先应该抱有一种“同理心”,明白他即使犯错了,也是情有可原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渴望成就感,难道他不愿意自己完成吗? 其次,对孩子“抄作业”行为的界定是否可以更加与时俱进呢?教育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和知识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能力。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上网查找作业答案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当大人为自己百度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沾沾自喜时,为什么对孩子利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如此排斥? 再进一步讲,假设一道题孩子不会,他该怎么办?有几种可能,一种是放弃不做,一种问身边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家教),还有一种上网找到答案。放弃是最糟糕的办法,而后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获取,一种是独立求助工具获取答案,有什么本质不同呢?如果重要的是渔,何必纠结孩子是用渔网还是用鱼叉呢?笔者有一次亲身经历:外甥女有一次有道暑假作业数学题不会,就开始自己在网上搜答案,然后惊呼:网上答案也会有错啊。我一看,有两个不同的答案数字,还有一个题谷网上提供免费的视频解析,于是我和她一起先看了两个不同答案的解题过程,孩子自己判断出了正确答案,然后又点开题谷网上的视频解析,发现不仅引导思路还讲解了两个不同的方法。她感觉特别有收获。我也顺便告诉她,一是要学会辨别真伪,网上的东西不全都是对的;二是要学会自己找到好的工具和资源,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互联网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总有一天会掉进这张“网”里,他也总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有些能力,比如辨别真伪是非能力、学会挑选和利用工具的能力,为什么不早点培养?难道要等到有一天他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再跌跌撞撞地去学吗? 因此,在对待孩子“抄作业”的问题上,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的简单“定罪”;并且应该善于发现一切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毕竟,教育的目的不是定罪和惩罚,而是帮助和指引。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澳大学海外学生申请量回升 近95%申请人获批
·金路杯全国校园双语主持人大赛拉开序幕
·2013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
·澳洲大学海外学生申请量回升 近95%申请人成功获
·入学政策:南京多措并举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