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追踪:复旦投毒案药物来自校实验室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4-20 18:07
分享到:

  昨日(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请逮捕复旦大学投毒案嫌犯林某。经查,林某因生活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事先预谋后,从实验室带回有毒化合物注入寝室饮水机,致黄洋中毒身亡。不过,那个致案情转机的神秘短信情况,警方并未透露。

  上海市公安局官方@警民直通车-上海昨日下午通报,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4月1日晨,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抢救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

  但之前,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学校实验室危险药品的取用,是有记录在案的,什么人取的,用于什么地方都要有记录。投毒事件被查出后,学校对于实验室的药物管理进行过摸底调查,学校以外的其他权威部门作出了管理制度健全的结论。复旦大学对于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方面有严格的制度。”

  动机是“因生活琐事不和”,毒物来源是“实验室”,这两点此前正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此前关注的另一焦点是,4月9日,黄洋师兄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正是依照这个线索,警方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的室友林某。神秘短信成了事件转折。发短信的神秘人是谁?二甲基亚硝胺并不是一种常用药,国外用得多,国内对该药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有人认为,这个神秘人一定是深谙内情的人。昨日的警方通报中,并未提及这个神秘短信。

  有网友质疑,实验室有毒物质的进出都有严格规定,怎么能让学生轻易私留?看来学校在剧毒物品管理上有漏洞。另一种声音则认为,主要还是投毒嫌疑人自己的问题,事先预谋,即使没有实验室有毒化合物,也可能采取其他手段。

  目前,复旦投毒案已移送至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进入审查批捕阶段。

  4月16日

  4月17日

  4月15日

  多家媒体记者齐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洋入院后一直在此接受抢救。当日黄洋多名同学前来探望,同学、老师成了媒体记者围堵采访的重点。当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再次发布消息称,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时23分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被警方刑拘。

  复旦大学官方公布了一则消息,引爆持续长达一周的媒体蜂拥报道:4月1日,复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

  复旦投毒案媒体报道梳理

  媒体试图通过采访受害者、嫌疑人的亲友来还原事情真相。东方早报、东方网等媒体第一时间对投毒案进行滚动式报道。在动机存疑、警方未向外界披露信息的情况下,扑朔迷离的案情让媒体对林某的投毒动机作出各种猜测。顷刻间,竞争说、误杀说、情杀说等悬念式报道陆续见报,猜测均“未经官方证实”。

  新华社官方“中国独家报道”称:“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据称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复旦大学后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受害人黄某与嫌疑人林某并不是同一专业的学生,竞争说只是坊间传言,并非事实。(记者 张学斌 实习生 潘静仪)

  (南方日报 张学斌 潘静仪)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成都大学五名学生从楼上跳下受伤 其中一人重伤  ·四川雅安地震中没有学生遇难  ·地震后墙壁出现窟窿 女子抱3岁女儿幸运逃生(图  ·莱顿发布全球大学排行:南开居中国高校之首  ·复旦投毒案嫌犯被提请逮捕 因生活琐事不和作案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