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企二代”接班记 代际间理念冲突和碰撞如何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4-02 16:59
分享到:

  毕业季来临,在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奔走的时候,在佛山或许有数千名的同龄人,正在考虑如何接过上一辈人留下的数以千亿计的财富。

  佛山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产。据佛山市政府2012年统计显示,“民营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474亿元”。随着岁月流逝,佛山规模化民企的“领袖”们9成已老,受“子承父业”观念的影响,年轻的“企二代”开始走向台前,接受接班的考验。

  这是一个涉及2000亿元企业资产、5000亿元社会财富传承的特殊时期。对于这笔巨大的社会财富,“企二代”们稚嫩的肩膀能否扛住,他们该怎样接过父辈手上充满创业光芒的“接力棒”,代际之间的理念冲突和碰撞又如何调和?

  接班以婚姻为起点

  “企二代”们的早婚,不仅意味着传统习俗对于年轻人成家立业的“认可”,也同样暗示着“家长们的权威”。

  一场“此事不关风与月”的婚姻,往往是许多佛山“企二代”接班的开始。

  在佛山接近4000名“企二代”中,多数人在二十二三岁就开始步入婚姻的围城。在如今剩男剩女高调追求“真爱”的背景下,“企二代”的早婚现象颇有古人“幼主结婚才能定性,才能接管事业”的传统意味。

  对此,佛山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邓赞朋认为,“佛山仍然是一个农村城市社会,许多文化风俗都非常保守,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25岁都没有对象,家里人肯定都着急,更何况是要接管数亿财富的‘二代’们!”

  于是,李谦(化名)23岁就结了婚,对方是南海大沥一位富商的女儿。这位身家至少10亿元的“企二代”坦言,“早结婚没有什么不好,没有结婚总让人感觉是在外面‘玩’,不务正业。”

  这位“少主”生于1985年,2003年考入一间三本院校读工商管理专业,“这四年很轻松,算是玩了四年。”

  对于自己进入企业之前的22年人生,他总结为“简单、快乐、玩”。虽然大学时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但他承认,“没有学到很多,反而是结婚后进入工厂的实践,进步更快”。

  进入工厂是他的转折点。而在家长们看来,“最快的途径就是婚姻”。没结婚“始终是小孩子”,但“有了老婆和两个儿子,就完全不同了”。

  这场婚姻帮他脱下了“幼稚”的标签,从而顺利接班。李谦坦言,“这确实是证明长大了的办法之一”。

  与他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李琴(化名)夫妇。

  在2004至2007年,贵州大学()音乐系里,李琴尽管和许多1987年出生的女学生一样,经常做着关于浪漫的梦。但“8个姑姑都在政界任要职,父亲是有一间学校”的出身背景,让她早早学会了筹划未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锻练交际能力,拓展人脉”。2007年她顺利考上了公务员(),“靠着我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家庭背景,在家乡应该能混得很好”。她说“许多‘企二代’娶的是小模特这类‘花瓶’。我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

  但她的想法没得到家人的支持。在李琴的整个家族看来,“女孩子想那么多没多大的益处,年轻人要定性,才能真正做事业,婚姻仍然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完成‘成人礼’最重要的标志”。

  李琴的“成人礼”发生在2009年,也就是作为一家铝业公司接班人的男友从加拿大留学 () 归国的第二个春天。

  婚礼之后,李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位丈夫,还有家族企业里客服部经理的职位,以及进入佛山商圈、中国铝材商圈的一把“钥匙”。

  高中相识、经历异地恋,毕业之后马上结婚,然后接管企业,成为佛山“企二代”们打开事业之门的一条相似途径。

  而“企二代”们的“早婚”,不仅蕴含着佛山这个传统民俗极为浓厚的古老商埠对于年轻人成家立业的的“认可”,也同样暗示着“家族中家长们的权威”。

  不可或缺的父辈旗帜

  “父亲会干预很多,但你不得不接受,没有他们的扶持,真的很难在这个圈子里面混开,父辈们的提携是不可或缺的。”

  但“婚姻”只是一个门槛。

  正式进入公司之后,“‘企二代’们往往不能马上接手工作。”邓赞朋指出,“上一辈人的权威仍然在,想要真正获得这个圈子的认可,还需要父辈的指引。”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南海,“企二代”们的留学比例超过6成,“个别镇街可能接近八成”。“这种情况在长三角、闽南经济圈都存在,‘企二代’们许多在初中时就出国了。”

  到国外去生活,得到的是“国际视野、外语能力”,失去的是“朋友、人脉,以及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邓赞朋总结自己遇到的“企二代”回国后的处境时感慨,“那么小就出去,有联系的人无非是几个发小,回国之后,一切重新开始。”

  “父亲会干预很多,但你不得不接受。没有他的扶持,真的很难混开。”李谦坦言。

  至于如何提携,“企一代”们虽各有各法,但大多绕不开“参加饭局,跑商会,谈生意”这几个通行的办法。

  李琴丈夫介绍,“老爸会带我们去各种聚会,认识他的‘兄弟’,还会去一些会议,认识当地官员。”李琴的丈夫目前就在家族企业里负责“对外公关”。

  “中国是人情社会,不是什么事情都完全像外国那样靠制度解决。”李琴丈夫坦言,“聚会见过面,办事可能方便点。即使没发挥什么作用,至少我知道去找谁了解情况吧。”

  这种观念在佛山企业家中很常见。佛山一位资深记者透露,“大部分人还是将二代们介绍给同行老友,说‘这个是我儿子,以后有生意大家一起做!”

  李谦的父亲在机械制造行业打拼多年,亲手打造了自己的机械制造“王国”,也缔造了一个关系网络。“不得不佩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社交方式就是对的。没有一顿饭是不喝酒的,还总要喝到醉醺醺。”

  但这种“反抗”只能保留在家庭聚会当中。“我还是会喝的。不喝酒的社交方式在中国怎么可能行得通。”

  但要赢得父辈们的认可,不仅仅是“喝酒、会说话”这些“花拳绣腿”,“还得靠真本事,主要体现就是业务量”。

  在家族机械公司“打拼”了6个年头,如今李谦任职常务副总经理,“能够坐稳这个位子,还是靠每一单生意,我要经常去全国各地跑。”

  “企二代”们取得父辈认可的方式还有,“与员工同吃食堂、不摆架子,尊重老员工,尤其是和父亲一个辈分的老员工”。只有这样,“我才不再仅仅是‘老板的儿子’,而是一个和大家讲‘感情’的管理者”。

  这些争取长辈“认同”的方式,效果如何?

  邓赞朋说,“基本上还是两条平行线。二代与一代之间的互相认可特别少,一代们在一起谈论的主要还是自己的生意,这些生意和项目中由二代主动发起的特别少。”

  对此,“二代”们之间倒是惺惺相惜,“因为都遭遇了父辈的‘小看’”。邓赞朋坦言,“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仰慕社交圈中的‘大哥’”。

  “大哥”取代了“父亲”的角色,原因是他们让“二代”们更有归属感。“他们只比我们大几岁,大家聊得来”。

  而其中一位被李谦、李琴都交口称赞的“大哥”,是佛山粤驰建设有限公司总裁周泳锋。

  这位被众多初出茅庐的“二代”们追捧的企业家出生于1979年。但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却“好像父亲”。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聪明得很。出来打拼18年,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值得青年们学习。”慕名前去拜访周泳锋的佛山南海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杨春雨说,“他有很多资源,但仰慕他的原因不只是通过他做成生意,还有他对年轻人的评价很好”。

  而周泳锋对“二代”们的评价则是“他们都表现不错”。

  简短、没有任何恭维,却颇具家长风范。“这种口吻最适合二代们的‘口味’,因为里面充满了一种‘低调的认可’,这让二代们很受用。”邓赞朋说。

  所以“二代”们内心其实特别“需要表扬和鼓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告诉邓赞朋,由于从小在父亲们的庇护和掌握之下,“‘二代们’一般都内心脆弱,特别渴望做出成绩”。

  年轻的挫折

  “圈内有一种说法,就是‘企一代’们每次问到对方子女接班情况,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你儿子最近亏了多少’?”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来做心理咨询的‘二代’。我说‘你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很惊讶,不停问我‘怎么看出来的’。”

  记者也很好奇地追问他如何看出来的,邓赞朋说:“大多皮肤白皙,穿着休闲、西化,发型比较时髦。一定要抽雪茄,见面地点一定要在high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文质彬彬,看起来特别斯文。”

  这种“天真”的气质也被许多商场的合作伙伴发现。但这种发现带来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善意的指引,而是一场场被“受伤的”企二代“们”称之为“商业阴谋”的合作。

  李峰(化名)是禅城陶瓷业的“企二代”,2009年刚回国的第一单生意就是“找了一个明星来做秀”。“当时感觉很有成就感,那个活动是自己一个人包办的,全部活动谈下来才花了50万元。”

  然而当李峰父亲得知后,“马上打听,知道那个明星是熟人,公司请他可以不花钱的,整场活动只要10万元。”

  邓赞朋称,“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圈内有一种说法,就是企一代们每次问到对方儿子接班情况,开头的第一句也不用问别的,往往就是‘你儿子最近亏了多少’?”

  不仅是因为“稚气未脱”,还有一部分“企二代”接班受挫的原因是“文化差异”。

  南海盐步一家内衣厂的李姓接班人从美国留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拍了一个内衣广告”。“那张海报的尺度比较大”,邓赞朋介绍:“在国外,裸泳、天浴很普通。但二代们没有考虑到中国国情。最后该内衣广告被禁,损失一二百万元。”

  这种没有考虑到国情的商业行为还经常发生在各种社交礼仪当中。“他们谈生意都是抽雪茄、玩游艇、打高尔夫”。对于这种行为,一名铝制品行业“企二代”说:“外国人都是这样做生意的,要在一起玩的过程中培养感情,然后再谈钱的事情,不能一下子就把合同赤裸裸地拿出来谈。”

  这种观念在企一代的眼里“很无知”。一名“企二代”说,“打完高尔夫回来,老爸问我,合同中的任意一个要素比如出货期、货量,是不是谈成了。我说没有。他就很嘲笑我,说我被别人耍了。”

  邓赞朋介绍,“这种交往方式在老一辈生意人的眼里,有点玩物丧志。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谈成的生意很少,谈成的也仅仅只是在‘企二代’们的小圈子里面。”

  据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的初步统计,“佛山目前‘企二代’的接班情况不太理想。第一批‘企二代’大致35岁左右,磨练了十几年,目前已经接手了50%—70%的公司业务。第二批‘企二代’大致25岁左右,刚刚进入社会,目前只是接受了10%-30%的公司业务。”

  所以,很多老板都希望采用“李嘉诚模式”,“给孩子们一笔钱,50万、100万,让他们自己去折腾,亏了多少自己还能心里有数”,邓赞朋介绍。

  “接班的道路还很长远”,邓赞朋看着自己已经处理过的150多个“二代接班的不成功个案”叹气,“很多接班失败的二代,就容易放弃事业,让父母特别担心”。

  他透露,一些“企二代”内心特别脆弱,如果接班失败,就常抛出一句“我自己去打工,饿不死”。

  对此,禅城区一家铝行业公司的企业家哭笑不得,“这些小孩子,出去凭自己的本事和文凭,估计就混得个每月2000-3000元的工作。可是他还开小车上班,靠自己怎么可能?”。

  对于“二代”们的出路,该企业家建议:“最好就是跟着长辈慢慢学,磨砺好自己的心理素质”。

  管理上的冲突

  员工认为“每周例会做早操、唱歌和搞团队气氛,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对此,李琴说“我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他们看,这一套管理方式是有用的”。

  “我的适应能力很强,有自己一套办法来做企业。”“很自信”的李琴代表了佛山“企二代”中为数不多的管理方式“改革者”。

  但这种改革的初期,却同样遭遇过困境。

  李琴所在公司一位工龄达10年的员工张明(化名)给记者的一封信中,写到“应聘的第一天是这位80后的老板娘(指李琴)和我交谈,作为一个从事铝材行业老兵,我对她很不屑一顾,认为她是命好才成为我的上司。”

  之后,记者还陆续接到了来自该企业管理人员的来信,“那个时候(指李琴来到公司之后),我的业务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每周例会还要跟着他们做早操,唱歌和搞团队气氛,我觉得十分别扭,是在浪费时间。最头疼的是还要学习与业务不相关的《弟子规》,一种浪费光阴的感觉油然而生。”

  对此,李琴心知肚明,“我知道很多人对我不服,但是我用自己的实力证明给他们看,我们这一套管理方式是有用的。”

  李琴为记者讲述了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三个月学会粤语,上班第一天面对8个客户同时谈生意,一个月内跑遍河南省,对每一个销售点都了然于胸”。

  李琴的客服部经理没有担任很久,进入公司5个月后,她开始任职销售经理,“只用了5个月,我就完全接手了销售。公司的销售量当年上升28%”。“我刚来佛山也是一个人都不认识,但现在我认识了很多人,可以直接帮助我老公的事业。”

  但该公司一位老员工对此表示轻蔑,“有一个项目在贵州的。如果没有她老爸,估计很难拿下来。”

  “不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我知道路遥知马力,各种企业管理和改革后,我希望出现有共识的管理者和员工。”李谦说。

  这种共识的形成方式,“许多人就是去通过学习MBA或者EMBA”,但李谦坦言“不会去,因为既没有学习的心境、目的性又那么强,我不能接受”。

  周泳锋就向记者展示了自己通过参加为期3天到1年不等的各种“总裁研修班”之后,获得的3张“清华大学(招生办)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结业证书。

  “最近还跟佛山房地产协会一起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3天的封闭学习。”周泳锋很自豪地介绍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的“各种重要场合、与重要人物的合影”。

  对此,邓赞朋坦言,“这种传统的交际方式,很难赢得新一代‘企二代’们的共识,即便他是‘大哥’”。

  而对于自己未来能否找到事业上“志同道合的知音”,李谦、李琴坦言,“对80、90后很有信心”。

  “他们不是脑残的一代,对工作环境挑剔一点,是社会的进步”,李谦认为,“我们的管理改革就是致力于更加人性化”。

  “企二代”缺乏

  磨砺机制

  声音

  2013年1月,佛山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刘栋的一份《佛山企业家成长机制建设调研报告》中显示,“有43%的企业家认为子女愿意接班,有21%的企业家子女则明显不愿意接班。”

  而这份数据明显高于“长三角”,一位佛山行业媒体资深记者透露,“长三角做投资、理财的人很多”,但是愿意接手制造业的“企二代”没有佛山多。

  “佛山‘企二代’中能吃苦耐劳的人还是多,但是缺少磨砺他们的机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国认为,佛山企业家培育缺乏有效的扶持制度供给。

  “光靠民间自身来培养是不够的,佛山企一代们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且许多都是乡镇企业转制过来的,企业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二代们接班的时候,就面临着重大的困境,不是光靠父辈们就能解决的。企业家的培养需要政府和民间一起发力”,张建国建议,“对于企二代来说,需要积极的引导,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多经营模式,不要固步自封”。

  撰文: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徐佳佳

(南方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女毕业生带男友应聘 感情稳定被面试官看好  ·学校奇葩路3平米11井盖 学生:打地鼠or地道战?  ·曝主持人杜海涛殴打大学生 因不满墨镜被摘  ·两女生非洲当志愿者 20多天经历制成微电影  ·南京高校组织男生参观女生宿舍 看后需帮刷马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