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杨金志 仇逸)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建议,为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实施“流动教育计划”,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或“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 “我们碰到的问题,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碰到过。”冯俊举例说,在美国,流动学龄人口也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为给流动儿童提供补偿教育和服务支持,美国在1966年制定了“流动教育计划”,以减少流动对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一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对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责任,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央承担为主、地方政府提供支持的投入体系。 首先,是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全国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信息联网制度,费跟人走。冯俊解释说,当前,由于中央未能及时明确各地方政府间的教育投入责任,又未能及时向流入地政府注入相应的政策资源,使“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这“两个为主”政策在一些地方遭遇尴尬。因此,应尽快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之间的经费分担机制,根据学生“电子学籍”的实时流动情况,形成一个中央、省级、地市、流入和流出地等政府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做到孩子在哪里读书,他头上的教育经费就拨到哪里。 其次,可以探索实行“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为学龄儿童少年建立义务教育登记卡,当农民工流动时,这种卡连同流动人口的身份证、居住证、务工证、健康证、计划生育证等“五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农民工子女随时入学的依据,同时也对农民工子女就读、转学情况实施监控。 (杨金志 仇逸)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