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棋童越来越多目的不再简单 围棋,进好学校敲门砖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3-08 10:55
分享到:

  上海学围棋的小孩正呈几何倍数地增加,但职业棋手的“苗子”却寥寥无几。近日,在上海市应昌期围棋学校举行的“第二届围棋教育文化论坛”上,上海棋院副院长刘世振的感叹引来了与会者的热议。

  棋童越来越多,但学棋人的目的不再简单。“很多小孩都是在家长引导下学棋的,让他们学就学。一旦遭遇学习压力,从此便与围棋绝缘了。”刘世振说。

  学习紧张兴趣叫停

  在实际生活中,单纯学棋的现象较为普遍。所谓单纯学棋,指的是孩子在学棋的过程中,关注的只有下棋的技巧、胜负手,对围棋所蕴含的文化大多不知,甚至对当下最高水平的围棋比赛,也很少关注。

  与会的专家认为,围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作为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智力游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学问和经验。学校进行围棋教育,其实是以围棋为载体,素质育人,熏陶文化。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低龄学棋者家庭只把学习围棋当成是入好学校的一块敲门砖。一旦进入了这道门,学围棋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教育,若是遭遇学习压力陡增,围棋等一些兴趣爱好,就彻底放弃。

  “学围棋的成为专才、职业选手,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从围棋中学到棋艺,学会做人。”应昌期围棋学校之所以声名鹊起,就在于办学的正确定位。校长吴纪琴说:“学校坚持‘以棋育人以棋立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会友’,努力发挥围棋的教育功能,注重开发围棋教育的内涵,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让学围棋的有文化,让有文化的懂围棋,实现均衡发展。”

  现供职于上海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的应昌期围棋学校2001届毕业生刘博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的学棋之路,除了技能水平的提升外,对我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好苗子无缘职业路

  数量众多的围棋人口中,由于少了文化的土壤,多了应试的成分,也使得围棋职业选手的选拔变得越来越难。一位教练在下指导棋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些不错的好苗子,但登门拜访后,被家长一口拒绝。

  在北京,围棋有着各大道场,道场的训练模式就是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围棋训练。一旦进了道场,孩子就彻底放弃读书专心下棋。而在上海,已经很少有家长愿意送孩子去道场了,大部分家长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天赋,也不愿过早让孩子放弃学业。上海有很多品学兼优的小棋手,棋下得好,读书成绩也很出色,可他们如果想走上职业围棋的道路,就会落后于全国水平,落后于道场训练出来的选手。

  刘世振认为,应昌期围棋学校可以称为上海围棋的“黄埔军校”。希望能找到一条学棋和教育兼顾的道路,让更多优秀的小棋手能在围棋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记者 苏军)

  (文汇报 苏军)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