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本市中小学全面开学。市教委公布的八项减负措施成为送给全市中小学生们的一件“开学大礼”。小学取消期中考试、限制作业时间、考试禁止排名……通过这项史上最严的减负令,北京市已打响了向中小学生沉重课业负担宣战的第一炮。如今,开学已经一周,各项减负措施如何推行和落实?学校在实施减负工作中都有哪些新招和亮点?减负前和减负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分头行动,走访本市部分区县和小学。 西城区培训机构脱离公办校 从本学期开始,西城区将对历史遗留的与公办校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使这些机构彻底与公办校脱钩不占用公办校校舍,不聘用公办校教师。 据悉,今年西城著名的补习机构“老教协”将与教育系统剥离,主办方在教完最后一批六年级学生之后,将撤出该培训机构,此后的招生将与“西城区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再无关系。为了完成部分此前与家长签订的协议,剥离工作设置“过渡期”,一些教师将在完成协议后再撤出。对于少数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公办校注册的民办教育机构”,西城区也从本学期开始清理。对于不“达标”的机构,今年年审将不予审批,取消办学资格。 西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教师收入已经与公务员()相同甚至更高,没有必要到校外补课赚外快。因此,西城区将教师到校外补课与师德挂钩,一经发现将影响教师考核和评级晋升。此外,建立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通报制度,以《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为载体开展学生评价工作,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三好学生”评选的重要依据。 区县应对 朝阳区设监察组全程督导减负 朝阳区教委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减负工作督导力度,制定《关于对朝阳区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的实施方案》,以学校自查和督导检查的形式,对学校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作业量、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禁止违规补课、教辅用书管理、各类竞赛管理、工作机制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重点专项督导。同时,朝阳还将建立针对减负工作的纪检监察工作组,全面监督在减负过程中产生恶劣影响的行为。 门头沟班主任协调控制作业量 在“减负令”发出后,门头沟区教委要求,区教委相关领导及科室都对口联系2至3所学校,加强对学校课业减负的监督。同时,门头沟区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各中小学通过这一平台,向广大家长宣传课业减负,并公布社会监督减负电话,形成学校家庭互动的减负机制。 据介绍,门头沟区要求各中小学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擅自调整课程计划,不增加、减少、挪用每个科目的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各中小学班主任负责沟通协调班级学科教师,共同控制家庭作业总量。此外,门头沟区还成立了由区教委相关部门牵头的减负检查小组,吸纳社会行风监督员、家长、教师参加检查工作,开展各校减负的督促、检查和综合治理。 石景山不让家长代评作业 针对“减负令”的出台,石景山区教委出台了《石景山区教委减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提出老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针对学生作业,老师要在作业设计、形式、效度上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提倡结合学情采取分层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做到“全批、全改”,提倡“面批、面改”。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对考试内容则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增加难度。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灵活选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技能考试、成果汇报、学习总结等考核方式。 市教委派出督学驻校监测课业量 3月19日,是市教委公布的八项减负新规正式实施的日期。尽管还未正式实施,但本市的部分中小学在作息时间安排、作业布置上已逐步向新规靠拢。不过,也有部分学校顶风而上,存在“变相”落实的情况。顺义区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反映,开学以来,孩子每天回家都有作业要做。而在本市某重点小学,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反映,学校为了将学生作业量控制在规定的半小时内,要求学生在课间时间完成作业,严重挤压了孩子课间休息时间。 如何将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为了解减负工作具体开展落实情况,从本月起,将派出督学进入部分中小学进行督察,实地了解中小学减负工作的实施,同时,通过现场探访,真实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从而科学确定学生课业量。与此同时,各区县也将出台相应的减负措施实施细则。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本月起,将选择一部分学校作为减负监测点,将督学派到学校,监测不同年级学生课业负担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掌握多少课业负担是合理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课业量,旨在了解中小学减负工作的实施情况。“减负不是单纯的减量问题,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减负。”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对于课业量的规定也不能完全做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确定课业量。 市教委表示,今后,本市将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性、常态性监测公告制度,主动公开举报监督电话。教育督导部门将把减负工作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导,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成绩优秀的区县、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据介绍,此次颁布的新规,中小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于违反规定者,一经查实,将由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学校和个人,由区县教委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吐槽 那些年,那些作业 近日,有网友吐槽说,寒假结束刚上班,领导便动用了9名员工为其孩子做寒假作业,“甚至连司机也贡献出来了”。面对孩子的作业,有调查称,60%的家长有帮助孩子做作业的经历,本报特盘点了几类家长常做的家庭作业。 听写背诵加签字 难易程度 只要孩子上了学,这就成了家长的固定作业。老师每天会把要背诵的科目、听写的数量详细地告知家长,家长在辅导完孩子功课后,要督促孩子完成听写,并在作业本上签字。有的则要求家长给孩子出上百道100内的加减习题,反复练习。 制作手抄报 难易程度 几乎每个孩子都接到过学校布置的此类作业,制作小报多是暑假或寒假的假期作业。一般会要求学生用A3纸出一份报纸,介绍假期里学到的一个主题知识,或是家乡变化等。虽然老师说并不要求精美,但孩子们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工作多半会落在家长身上。手写早就out了,因此,家长们各种办公软件用起来。 手工制作 难易程度 很多孩子手工课的作业,基本变成了妈妈的手工作业。制作椅子、绘制一幅画、制作贴画拼图,最终成就了妈妈们的一双巧手。 学校减负案例 北京九中推行“作业配餐” 在学生减负中,很大的一部分负担来自于作业。北京九中在学校推出了“作业配餐”,希望以此促使老师提高课堂实效。 所谓作业配餐,是指实行总量控制,按学生和学科需要对作业进行有效调配的作业系统改进的研究。学校将作业的布置方式从作业内容上可分为三种。一是基本的“必做作业”。二是“自选作业”。三是“拓展作业”。内容有探究问题、社会实践、读书笔记等。 布置作业时,老师在课前要将作业先做一遍,上课时将作业上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予以突破,布置作业时则精选习题,有层次性,允许部分学生选做。批改作业时,则采取全批、面批、选批相结合;符号评价和文字相结合。对于作业优秀的学生,老师还不忘发一张表扬卡或进步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 据悉,目前,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都就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完成了作业配餐表,形成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配餐体系。学校希望,学生能拥有更多的自由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他们既可以去完成老师布置的自选作业或拓展作业,也可以自主安排这些时间。 人大附小探索“可爱作业” 人大附小在家庭作业上寻求突破口,通过给学生留“可爱作业”,注重作业分层,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提高学习兴趣,让作业真正可爱起来。 如语文学科从三年级开始通过小组学生合作写循环日记,或创编小说或述说心声,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珍贵的记忆。数学学科改变留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生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小达人”“小区住户大调查”等实践活动学生既用到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统计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可爱作业”的探索,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在富有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的实践性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量、对作业的喜爱程度,学校建立了“日作业反馈”和“周作业反馈”制度。学校印制了《日作业反馈记录本》,请学生记录当天完成作业、睡眠及锻炼时间,家长一周参与一次;建立“周作业监控”制度,不但请学生评出每周在留作业方面最受欢迎的老师,评出最喜欢的课程和活动。每学期末,学校根据平时的评价情况评选出在留作业方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并由学生设计奖状发给教师,学校颁发纪念品。 汇文一小每周设立无作业日 开学伊始,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在原有的监控作业量、“把四十分钟留给学生”等减负增效教学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三三三作业管理》的减负新做法。 副校长倪彦鹏介绍,《三三三作业管理》,即三门主科只留三天作业;每周三为快乐星期三,无书面作业;周末三天可以留三科作业。倪校长解释说,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任课老师需自行协调,保证每天学生作业量不超过两门,每门主科每周作业量不超过三天。周末三天指从周五到周日的三天时间,老师在周五放学前要将学生这3天的作业量按时段规划好。 这项“新政”开始实行,目前已实施一周,倪校长介绍,从对各班作业量进行的整体监控来看,以往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开学初每天的家庭作业量一般在30至40分钟。实行《三三三作业管理》办法后,本周六年级的家庭作业量仅为7分钟。 课下减负意味着课上增效,倪校长介绍,学校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新授内容不得超过25分钟,其余的时间可以进行重点题型的解答,老师在教室里走一圈,便可得知学生的落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提高课堂时效性。 家长故事 陪娃做作业家长苦不堪言 李先生下班时接到了妻子的电话,“什么?孩子又被老师留下了?昨天的数学作业我做得没问题啊,怎么又错了?”李先生无奈地挂断了妻子的电话,儿子因为数学作业错了,被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改作业,不能早点回家了。 李先生的儿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先生说,在六年级上半学期,儿子几乎没有在11点之前睡过觉,各种作业非常多,“而且必须要家长参与”。为了帮助孩子尽快睡觉,他和妻子在孩子的小学期间,帮助孩子完成过算术习题、做手工、听写等各类作业。 在孩子上小学的这些年,老师每天给孩子留作业时,还不忘给家长也留份作业。“检查作业、听写单词、检查背诵,都是我们的活,家长必须得在作业本上签字。如果签了字孩子的作业还有错的,第二天老师短信就到了,说家长检查作业不负责任”。李先生说起孩子减负前的生活,一脸无奈。 李先生说,家长有时候希望孩子的作业中有错字,老师指出来后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但老师会觉得家长没有用心帮孩子检查作业。特别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重复性特别强,语文、英语反复听写。这些重复的作业让家长不胜其烦,但还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有时候,老师留的作业难度比较高,李先生和妻子还得亲自动手帮孩子做作业。比如学校有时候要求孩子做一份小报,“基本都是我们代劳了”,孩子的手工作业基本都是妈妈来完成。有时候老师留的数学作业太难,“就得我们来做,再辅导他”,李先生说,即使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了,也可能还是错的,第二天放学后,孩子便会被老师留下来改作业。 儿子进入六年级后,李先生有意识地不再辅导孩子作业,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结果经常写到半夜11点多”。对于这个学期开始的减负,李先生大大地松了口气。他说,原来放学后的课后管理课基本都被老师占用了,“现在全用在让孩子在学校写作业了”。李先生说,现在,每天下班前都会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通知,反馈儿子在校完成作业情况。现在孩子基本上在9点前就能写完作业,9点半睡觉。“真的希望能坚持下去”。 学生故事 首个无作业日学生帮妈妈做饭 开学第一周,首次体验了“快乐星期三”无作业日的汇文一小五年级3班张慕宣,做了件让父母“泪奔”的事,主动请缨帮忙做饭。 上周三,身无作业一身轻的宣宣心情格外好,对于父亲提出的听写一些语文词语和英语单词的要求也欣然接受。“爸爸说,学校不留作业才能看出一个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宣宣不仅对父亲的话表示赞同,还大受启发,主动要求晚饭要做一个鸡蛋炒黄瓜,“今天劳动课学的,我想试试看”,宣宣饶有兴趣地说。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宣宣在父亲的指导下,用削皮刀亲手把黄瓜皮削干净,还学着切了一点黄瓜片,打鸡蛋、下锅、翻炒也都一手包办。为了纪念孩子的“处女作”,宣宣的妈妈刘女士还特意把吃剩下的菜打包到单位做午餐,“同事们都羡慕我这么早就能吃到孩子做的饭。要是有作业的压力,孩子即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精力!”刘女士感慨道。 宣宣是学校管乐队的长笛手,原来因为写完作业时间比较晚,怕打扰邻居,不能保证每天练习时间,现在每天都能练两首曲子。最重要的是睡眠更有保障了。刘女士说,上学期宣宣要到10点左右才能睡觉,这学期刚开学这一周,基本9点多就休息了。宣宣开心地说:“现在的作业让我很满意!” (京华时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