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教育部通报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展情况(2)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3-02-27 10:53
分享到:

三、2012年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各地高度重视,《条例》贯彻落实平稳有序,校车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1.联席会议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做出专门部署。教育部、公安部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地贯彻落实《条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发布标准规范。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标准委制定或修订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校车标识》等,进一步规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研究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保监会、标准委分别对财政支持校车服务的政策措施、税收优惠政策、校车保险制度、相关标准等进行了研究。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2012年9月到10月,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校车安全管理专项督查,各省(区、市)全部开展了自查,联席会议派出督查组对浙江、重庆等14个省(市)进行了抽查。公安部全面清理整治在用接送学生车辆安全隐患,工业和信息化部按标准要求清理在产校车产品,交通运输部开展提供校车服务客运企业排查和校车途经路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安监总局严格重大校车安全事故挂牌跟踪督办。

2.各地贯彻落实《条例》情况

一是所有省(区、市)均已按照《条例》要求启动了《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工作。上海、广西、重庆、青海4个省(区、市)已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江苏、浙江、福建、甘肃4个省出台了学生交通保障工程实施办法。

二是已有26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湖北、贵州6个省(区、市)的协调机制正在建立过程中。

三是截至2012年12月,全国已有1235个县(区)制定了校车服务方案,1556个县(区)建立了校车使用许可制度,1541个县(区)建立了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批制度。

总体来看,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国校车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根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2012年发生的涉及校车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42.1%和50.2%。

3.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不能准确理解《条例》的精神和要求,工作进展不平衡,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落实。二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尚不具备开行公交客运和专用校车的条件,学生上下学需求得不到满足,未取得使用许可的非法校车在一些地方依然普遍存在。一些未经审批的幼儿园还在开行非法校车。三是校车可持续运行困难。从试点和督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购买的校车和运营模式不符合当地实际,导致校车运营成本过高,校车驾驶人队伍也由于要求高、待遇低而不稳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校车服务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4.下一步工作考虑

2013年,联席会议将进一步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引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校车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可持续的校车运营模式;二是继续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切实落实《条例》和联席会议各项要求;三是研究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完善校车保险制度,完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四是总结宣传推介校车管理典型经验,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五是加大《条例》宣传普及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有关情况

近几年来,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问题全社会高度关注。根据已有统计数据,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留守儿童约2200万人。小学在校生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1440万人。从地域看,中部地区留守儿童最多,约占农村在校生的1/4。初中在校生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为约760万人。中部地区同样最多,也占农村在校生的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部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为总结以往经验,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工作,2013年1月4日,5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我们就此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有关考虑。

1.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这说明加强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和配合,需要努力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无缝衔接。为此,我们确定了三条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主导,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根据地域环境特征、经济社会状况、留守儿童分布及工作进展情况,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二是坚持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和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及时相互沟通,对单亲家庭、特殊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爱,形成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社会参与、共同关爱。鼓励、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建立全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加强留守儿童工作既要从保障学习和生活的硬件建设上努力,又要从管理和教育等软件水平提升上努力,还要从建立社会联动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优先”上,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吃、住、行。第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第二,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特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及其他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中,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第三,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减少上下学交通风险。对于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的地区,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为留守儿童上下学提供交通条件。对于公共交通难以满足的地区,要创造条件提供校车服务,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留守儿童优先乘坐。

二是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加强”上。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

三是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支持”上。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3.下一步工作

一是和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春节前,我们已经与团中央具体商讨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接下来还要和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工作部署。二是对各地落实以上要求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进行督促指导。三是继续高度关注个别地方出现的特殊问题,督促解决,并通过完善政策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