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空巢老人年后易抑郁 儿女离家前应舒缓老人情绪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2-23 16:28
分享到:

  春节期间与子女团聚,节后独守“空巢”产生严重失落感。春节过后一段时间,是“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子女要给老年人更多关爱。

  据厦门市老年病康复研究所所长陈治卿教授介绍,按照往年接诊经验,元宵前后是患“节后综合征”老人就诊的高峰期,往年门诊每10位老人中至少有2位的症状与节后空巢有关。

  72岁的黄女士老伴去世较早,2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春节放假,2个儿子都带着家人从外地回到黄女士身边过年,让她感到非常高兴。初六那天,儿子都返程上班了,独处家中的黄女士开始感到胸闷难受,血压一直降不下来。直到昨日,症状仍未消失,她以为是心脏病发了,赶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心脏没有问题,分析其多为心理因素,建议她看心理医生。

  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说,每逢春节过后一段时间,“空巢”老人很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因为过年期间举家团圆,“空巢”老人心情处于愉快和亢奋之中,而节后陡然重回“空巢”状态,前后巨大反差使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落感,很容易导致抑郁症发生,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下降、胸闷憋气、乏力等症状。

  研究表明,老年人中有8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尤为严重,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这点在春节过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容易出现“年后抑郁症”。

  陈进东建议,老年人不要整天闷在家看电视,要到户外多走走。五六十岁的年轻老人最好上老年大学或到各种活动中心参加一些老年团体活动。对于七八十岁走不动的老年人,居委会或左邻右舍应多去关心一下。

  陈治卿主任医师提醒独居老人的儿女们,离家前最好多陪老人聊天,舒缓老人的情绪,临行前,可给父母安排一些“工作”,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他们的心理落差。多用电话、短信问候父母,让空巢父母感受到子女们的关心,心理得到慰藉。(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芳 那伟)

  (厦门日报 刘蓉 陈芳 那伟)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