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再无“公费”一说,全部实行自费。一些大学生近日得知此消息后,有的打消了考研()的念头,有的学生算了一笔经济账后,决定放弃保研,选择努力一战考取名校。 认识误区:新规抬高穷孩子读研门槛 真相:研究生奖助力度同时加大 目前我国研究生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其中,国家计划招生占主体,也被称为“公费生”,这部分学生由国家下拨培养费,免收学费,并且每月还有基本生活费。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现阶段原则上为硕士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万元。 面对研究生学费制度改革,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早该推行。因为完全的公费,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潜能”,而且研究生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理所当然。 而不同的声音表示,新规无形中抬高了穷孩子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门槛。有教授表示,其实,这是没有全面解读新政。因为,研究生奖助政策也同时进行改革,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万元、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 鲶鱼效应:收费可盘活研究生教育 建议:学校应出台全面的奖学金政策 湖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静芳得知此消息后,经过思考决定放弃保研,而选择自己去考。她对记者说:“我现在努力的目标是武汉大学( 招生办)的研究生,但是以目前的成绩排名来看,只能保上武大的专业型研究生,如果学费自费,对我家而言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还不如奋斗一年,去考学术型研究生。因为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比专业型研究生学费低,奖学金覆盖率较高,奖项也多,完全可以减轻学费压力。” 著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对此表示,在正常的办学制度和环境中,研究生收费改革,是可以提高办学质量的。奖学金机制完全可以产生鲶鱼效应,盘活研究生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求学情况,动态评定奖学金,能激励学生努力求学,而不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这能形成学生强,学校更强的良性循环。所有学生都纳入收费范畴后,需要注意的是奖学金的覆盖面有多大,如果过少,则会增加学生的学费压力。目前,在已实行该政策的学校中,很多都出台了较为全面的奖学金政策。(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徐晖) (长沙晚报 徐媛 徐晖)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