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给压岁钱,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希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2-11 18:02
分享到:

  新华网杭州2月10日电 (记者余靖静)春节来到,孩子拜年时,照例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不过蛇年春节,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变成了法律问题,引发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热议。

  热议的缘由是,一位母亲在“压岁钱”话题接受媒体采访时“吐槽”说,自己的女儿才5岁,惯例是由家长代为保管压岁钱,不料孩子说这种做法“侵权”,可以上法院起诉母亲。

  压岁钱的使用权和代管权属于谁,法律自有界定。幼童的“维权”意识,也不无可取之处。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祈福作用弱化,“铜臭味”渐浓,倒确需引起家长的注意。

  据民俗专家介绍,“岁”音“祟”。古时给孩子“压岁钱”,可以吓跑“祟”,寄托着大人对孩子平安快乐的祝福。因此压岁钱不在多少,而在于心意。

  但眼观时下,这一习俗与平安祝福越离越远。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超出其所需要和所能管理的区间。同时,发红包也异化成人的“面子”行为,不少刚工作的人苦恼“不可承受”。

  由此想到,西方的平安夜,家长假托圣诞老人给孩子送上礼物。基于两种文化沿袭形成的不同习俗,本无高下之分。不过从“纯粹”和“希望”这个角度看,“圣诞老人”送礼物胜过了如今中国的给压岁钱。

  所幸,也有一些中国家长未受桎梏。杭州的一位“80后”母亲给孩子设立了“压岁钱基金”,专门用于孩子今后的教育。江苏的一位父亲说,与其给压岁钱,不如送孩子一套《最美的中国童话》。还有一些家长,在大年初一,和孩子一起,用他们的压岁钱认购了专门用于扶助贫困地区孩子的“免费午餐”。

  衷心希望这样的家长更多一些。让孩子从“压岁钱”习俗中,多碰触一些“真”“善”“美”。

  (余靖静)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