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CEO如何炼成? 要有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尊重管理规律 在中国CEO阶层中,有常青树,也有新经济下迅速崛起的新生代。他们有的已经退出舞台,有的正遭遇挫折而卧薪尝胆。无论成与败、荣与辱,这个阶层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可能是牺牲者,也可能是试验品,但这些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对这些探路者的崇敬。 两个维度评价CEO 在评价一个CEO优秀的时候,大多是因为他的企业是优秀的,没有企业的成功就没有CEO的成功。那优秀CEO须具备什么素质呢?我们可从两个维度去认识:一是对中国国情的认知,二是对企业管理的认知。 对国情的认知,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特色。中国社会的治理架构、社会遵从的价值法则都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的庞大与复杂让很多优秀国际企业不知所措,但中国企业家却能理解和运用这种变化及其带来的商机。这就是为什么“百思买”在中国市场濒临垂死,而国美和苏宁却能急速扩张、分享盛宴;这也是为什么十年前被沃尔沃们嘲笑的冰箱厂长李书福,在十年后用自己创建的汽车厂收购了沃尔沃们。 其次要了解中国的市场特色。百度的成功、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是因为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更愿意以服务中国人的心态设计自己的产品,从而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公司和个人的成功。 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包括是否有创新精神、是否尊重规律、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三个要素。 首先是要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国企的突围需要制度创新,民企的壮大需要管理创新,中国企业的发展更需要技术创新。有了创新的思维,造电池的王传福成功进入汽车产业,管吃管喝的宁高宁搞起了产业链整合。产业要升级,发展模式要变革,这些都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来引导。 其次是要尊重管理规律。尊重管理规律可能意味着颠覆你的认识、改造既有的习惯、变动成本结构,甚至是放弃成功的过去。但当我们看到联想的战略管理模式,万科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李宁品牌的快速建设和渠道扩张时,就会感受到尊重管理规律对中国的CEO们来说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情,更意味着他们和成功的距离。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