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假期不是“第三学期” 同学们,寒假快乐!图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1-20 11:59
分享到:

假期不是“第三学期” 同学们,寒假快乐!图

  豆豆今年11岁,淘气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斯文的眼镜。他在江苏无锡南长区一所小学上五年级,在这个并不长的寒假,他将迎来

  一个短期“家庭式培训

  豆豆的父亲林先生在当地一所高职当计算机教师;母亲陈女士则是豆豆所在小学的教师。

  “这个假期里,我们打算为他量身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林先生向记者娓娓道来。首先,去年就开始上的葫芦丝培训,在年前还有最后一节课,上完后也要在家中定期复习,要是不练就忘了;其次是《新概念英语》,这个假期里仍要继续学习,林先生已经下载好了MP3和视频;还打算让他进行一些编程的启蒙学习,好为以后打好基础,这个林先生在行;每个假期会让豆豆读一本书,这次是《水浒传》。

  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豆豆并无太大反应。“你对这个安排怎么想的?”豆豆歪着脑袋想了一会,然后眯着眼睛说,“还行吧。”

  一些社会活动

  虽然看起来有一个并不太轻松的寒假,但走亲访友、聚会游玩也是少不了的。豆豆对过年充满了热情,“过年可以拿到压岁钱,买喜欢的东西,可以看《名侦探柯南》,而且可以和表弟一起玩。”

  从豆豆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频繁地参加各项兴趣培训唱歌、绘画、围棋、乒乓球、朗诵、葫芦丝……并且在父母的辅导下,已经自学到《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80课。

  为什么让孩子进行这些课外辅导?“我们并不是让他死记硬背古诗词或者上奥数班等,而是选择一些像英语、计算机这样比较实用的内容,或者乐器、棋类等可以陶冶情操的项目,主要还是想培养他的兴趣。”陈老师说,也希望豆豆能在课外班上多认识和接触一些同龄人,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貌和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

  聊天中,豆豆对记者不时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工作是不是比上学好玩?”“会不会去很多地方?”

  林先生听着不禁笑出声来,“上学这也算苦吗?小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可是在这个年纪他还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与博物馆亲密接触

  据统计,在中国,未成年人已经占到博物馆参观人数的1/3。“但这个比例并不值得骄傲,还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寒假,无疑是一个有充足时间与博物馆亲密接触的机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张柏说。

  博物馆中乐趣多

  2013年元旦开始,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首度推出以儿童考古为主题的专题系列体验活动“考古总动员”。体验活动分为“小小考古学家”、“夺宝小奇兵”、“探索大发现”等主题活动。这实际是金沙遗址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实践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参观讲解教育形式,针对儿童的特征,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的互动环节,也很适合家庭成员一起参观互动。

  元旦前后,第三届杭州市中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招聘会举行,63家单位提供岗位。其中在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的岗位最受学生们欢迎。现在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有定期招聘志愿讲解员的活动,自认为知识渊博的学生们可以去小试牛刀。

  和一些大的综合类的历史博物馆相比,对于孩子来说,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或者一些文字、书法、陶器、茶叶等专业博物馆可能更有吸引力。

  我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有众多依托科研的高端科普资源以及一批可常年向社会开放的科普场馆,学校的老师不妨事先和科研院所联系一下,组织一些集体的参观。

  博物馆参观攻略

  首先,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所以在参观博物馆之前,中学生不妨先了解一下,制定一个详细的参观计划,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有三到四个最基本的常设陈列。

  其次,选择合适的时间。现在的博物馆大多实行免费开放,但“免费不免票”,也就是说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比如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青少年可以凭学生证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周一很多博物馆会闭馆,开放日一般是周二至周日。但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即使是周一也会开放。

  如果是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一些博物馆为小学生设有专门的窗口。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国有很多博物馆正处在改造升级的阶段,去外地旅行的家长孩子们,要先了解一下当地博物馆的状态。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

  假期不是“第三学期”

  假期要让孩子得到身心休整

  寒暑假是针对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所安排的阶段性休整时间,是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时间分配。在教育中,假期的设立绝不是让孩子从学校教育出来后还去接受层层加码的教育,而是让孩子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在学习阶段、学习层次、学习内容提升前获得必要的身心休整。

  但如今大多数家长认为寒暑假这么长的时间浪费了太可惜,孩子的学习要抓紧,于是将孩子的假期变为“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在假期中安排书法、舞蹈美术音乐等兴趣班,还有不少则干脆让孩子预习下一学期的内容,孩子假期中的负担丝毫不逊于在校期间。

  培养情趣、养成习惯、认识社会是更重要的学习

  从根本上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要靠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所提供的基础性、公立性的教育资源应做到平等均衡,让优质的教育设施和师资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减轻家长忧虑。

  与此同时,家长也必须转变观念,降低期望,抛弃世俗观念中的成功,给孩子真正的幸福。正因为想成功,所以家长只关注学业,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假期除了休整,还是孩子培养情趣、养成习惯、认识社会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假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

  接触社会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寒假中多接触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全国各地有很多宝贵的年俗文化遗产,带孩子回老家感受一番,或者带孩子逛逛庙会、赶赶大集会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服务,像美国青少年在假期时往往选择去社区义务劳动,高年级生还会去零售商店打工,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寒假中拿出些时间来做义工,进入社区或敬老院进行社会服务,那么他们在接触社会中所经历的事情会使其受益终生。

  假期是行为习惯训练好时机

  可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行为习惯训练。孩子放假不用上学,也不能让他们补觉补到昏天黑地,假期的放松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放纵,家长要对孩子有要求、讲规范,因为假期恰恰是训练孩子的黄金时期。

  陆士桢认为,应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教育方法,在阅读中和家长一起认真地看书、一起认真地讨论,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而言其实大有裨益。

  要避免假期中的不良倾向

  要注意避免几种假期中的不良倾向。第一是家长为孩子安排很多兴趣班,让孩子们刚摆脱课堂的枷锁,又投身补课的洪流,假期的休整作用完全被忽视,孩子的身心遭遇提前透支;第二是因为孩子上学期间的忙碌,家长容易出现补偿心理,在假期特别是过年期间,让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这种补偿不能随意随性,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需要进行适度约束;第三是孩子容易在寒假初期疯玩,将作业堆积到最后时刻“突击”完成,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假期时间安排上制定计划,并督促他们完成,这不仅是作业完成与否的问题,更是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人民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