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中国教育论坛举行 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3-01-11 21:37
分享到:

中国教育论坛举行 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引热议

  (左一:培生集团首席教育顾问 迈克?巴伯爵士 左二: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翟博先生 右一:弘成教育首席执行官 丁向东先生 右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石中英教授)

中国教育论坛举行 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引热议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许博)“过去我们的教育是把送到学校的孩子用三五年的时间把他们变成一样的思想、统一的认识。等孩子们真正步入社会时,才发现社会对孩子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参加主题为“培育21世纪的中国人才”的2013中国教育论坛上所表示的。

  据资料显示,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过于追求功利的教育会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生集团首席教育顾问、前英国首相教育顾问迈克.巴伯在论坛现场,用公式E(K+T+L)向大家介绍他所认为的良好的教育什么样。

  他说,在这个简单的字母公式中,K代表知识,这方面中国教育做得很好,也很扎实;T是指思考,意味着需要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孩子最缺乏地批判意识;L则代表领导力,即能够影响身边的人;E即为道德,是上述三种能力的根基。

  在李希贵看来,孩子们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教育者唤醒他们,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不依赖别人,成为为自己成长负责的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阅读两本书:一是行业的入门书;二是行业中成功人士的传记。

  各种社会实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北京十一学校成为优质教育的代表者。而是否能把这样的成功培养模式复制到中国的其他中学的话题也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弘成教育首席执行官丁向东称:“高考()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十一校的成功模式则是不可复制的”,他补充说,目前还有很多出身于山里的孩子,指望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应试教育自然成为他们所看重的方式。

中国教育论坛举行 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引热议

(培生国际亚太区总裁 康默伦先生)

中国教育论坛举行 学校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引热议

(培生集团首席教育顾问、前英国首相教育顾问 迈克?巴伯爵士)

  培生集团亚太区高级副总裁英帆也表示,十一学校的教学模式很好,对于西方教育的完善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只是想短期内在中国进行普遍推广或许还有难度。

  但一份调查认为,在高考指挥棒面前,许多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升综合素质的教改措施显得苍白无力,苦学、焦虑、压力仍然是考生和家长的真实状态。

  事实上,关于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就未曾停止。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要真正体现学生的素质,突出学生特点,关键还在于打破高考录取的单一标准、改革当前人才选拔模式,把高考从“一考定终身”变成根据人才特点多元化选择。

  (人民网-教育频道 许博)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