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8日电 (记者 牟旭)人们常说学习时应该劳逸结合。2013年第一期美国《神经药理学》杂志刊登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董志芳教授的文章,首次揭示了劳逸结合学习工作效果会更好的大脑内部细胞分子机制。 在与人类大脑结构相似的大鼠身上,董志芳的实验发现,受到新环境刺激时,大鼠大脑海马区域的LTD的分子机制能够增强学习记忆,也就是说“逸”(玩耍等新环境刺激)是通过LTD这个机制来增强“劳”(学习工作)的效果的。 实验中,大鼠被放在一个有灯光的和一个黑暗的箱子之间,大鼠爱好黑暗会首先进入黑暗的箱子。虽然大鼠进入黑箱子后会受电击暂时逃到有灯光的箱子里,但由于大鼠喜欢黑暗,一段时间后,大鼠总会重新回到黑箱子里,还会受到电击。 利用这一特点,一组实验发现,当大鼠第一次受电击逃到有灯光的箱子后,接触过新鲜事物比如玩具的大鼠比未作干预的大鼠回到暗箱的时间长。为了证明LTD在其中的作用,另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运用电击和药理学方法促进海马LTD的诱导,模拟新环境刺激,结果发现,接受模拟新环境刺激的大鼠也比未作干预的大鼠回到暗箱的时间长。这就证明了新环境刺激是通过LTD来提高大鼠对暗箱里会被电击的记忆的。 董志芳说,美国专家认可了这一最新研究结果,认为这为治疗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开发治疗包括阿兹海默病在内的其他认知疾病的临床药物提供了可能。 (牟旭)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