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自己分内的事”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军人题材的电视剧,刘洋总是很激动:“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特别喜欢军人的那种气度和情怀,太帅了!”一旁的母亲对于女儿的这种反应,总是微笑着摇摇头。 1991年,刘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由于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就学机会,刘洋的父母把她的户口迁到了有着好学区的姨妈家。就这样小学六年,刘洋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和父母共聚天伦。往后,初中、高中、大学的住校生活,也让她变得比一般孩子沉稳、独立。但这段经历也让她和父母之间多了一份小心翼翼。 正因为这份沉稳独立,刘洋在考大学前就坚定了要当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的信念。刘洋铁了心要考新闻摄影专业,做一个出色的新闻摄影记者。在她心中总有这样一个梦想:哪一天能真的站在战场上,与世界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们并肩作战,那该有多好! 2010年11月,上大二的刘洋四处打听哪家报社需要实习摄影记者。经摄影老师介绍,刘洋来到本报实习。父母闻讯也为女儿的独立自主感到开心,但也不是没有担忧,两口子总是私下议论:“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她的心太大,总想雷厉风行地干出一番大事,不知道会不会受到伤害。” 父母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洋到了单位后发现,记者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神圣”。每次回到家,刘洋又不愿多开口,父母便不再多问,只是默默地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走上工作岗位,刘洋第一次端起相机是拍报社组织的一个节日活动。 虽然和想象中的第一次“采访”有些不同,但她仍然很紧张。在活动中,她作为一个记录者也融入了这场温馨的节日活动。第一次拍照虽然紧张,但刘洋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鼓励与肯定。晚上回到家,她打开电脑,看着一张张照片,正愣神,母亲端着一杯水走了进来,她欣喜地拉着母亲和她聊起白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打那之后,刘洋每次回到家都会和父母说说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或悲或喜,父母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 往后的工作,刘洋越来越投入,也越来越有信心:“这个实习岗位让我明白,震撼的画面并非天天都有,但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哪怕是拍一盘菜,也会很有乐趣,亦有更多的进步空间。就像我喜欢军人的那种情怀一样,不是军人也是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再小的事情,也值得我去努力做好。” 《90后:江湖,我们来了》这一策划,就是由刘洋提出来的。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