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探访特殊教育学校:“折翅天使”重新飞翔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1-07 22:49
点击数:
分享到:

探访特殊教育学校:“折翅天使”重新飞翔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里,孩子们在练习画画。本版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探访特殊教育学校:“折翅天使”重新飞翔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志愿者正在教孩子折纸鹤。

探访特殊教育学校:“折翅天使”重新飞翔


  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里,一名孩子正在认真画画,准备参加高考()

  在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孩子被称为“折断翅膀的天使”。

  他们有的失去了光明,从来没看到过这个世界的模样;有的生活在寂静无声的世界里,无法开口说话;有的因为大脑在生长发育完成前受到损伤而造成永久性的肢体姿势及运动异常;有的则是因为智力发育迟缓低下而不能正常认知并且有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并不盲不聋不哑,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能正常说话,似乎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一生下来似乎就被排除在正常人的生活之外。而特殊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不仅有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正常融入社会甚至获得体面的职业。正如元平学校的一个孩子写下的心愿:“上天给了我翅膀,我注定要飞翔。”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前往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探访这些孩子们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生活。

  基础教育:细心包扎折断的翅膀

  作为深圳唯一一所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从义务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服务的学校,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如今有视障、听障、脑瘫、智障、自闭症5类残疾学生,共800名残疾孩子在这里就读。

  基础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带着孩子随着音乐的节拍伸展跳跃。七八个患有脑瘫的孩子跟随着老师的动作,虽然做得不够整齐,但他们都全神贯注,很努力地使自己的动作符合规范。

  他们正在做音乐文体康复操。元平学校教务处主任郭俊峰介绍,对于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康复,目前国际上应用最普遍的治疗方法就是运动疗法,这套老师们自创的体操,能够对他们的上肢、下肢、颈、腰、脊柱及平衡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在另外一间教室,房间里放着几根相互间隔有半米的柱子,孩子们被要求按S形路线从柱子间穿过,到达教室另一端后则从柱子边直线走回去。按照老师手势的指引,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要求穿过柱子,但到达另一端后,很多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有的仍按照S形路线从柱子间穿回去,有的则茫然地站着。

  老师打着手势要求他们直线返回队伍,有的领悟了,按要求返回,有的不愿意,老师就只能半搂着孩子把他们拖回到原来的队伍中去。郭俊峰介绍说,这是针对智障的孩子进行的记忆和认知行为训练。

  “轻度智力残疾的孩子与正常人之间有鸿沟,中度的与轻度的之间也是有鸿沟,重度的与中度的也是如此。”该校科研室主任康小英说。她介绍,由于智力残疾学生适应生活有障碍,生活适应课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是元平的核心课程。

  基础教学楼的二楼比较“特殊”。这里是自闭症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在楼梯口处,修建了铁栅栏,门紧紧锁着。由于自闭症的孩子容易乱跑,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所以需要“特殊保护”。

  相比起其他的残疾,自闭症的孩子更难以相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国同类学校中残疾学生最多、残疾程度最重的,1996年开始接纳自闭症儿童入学,如今自闭症学生有110人,很多学生的生活不能自理,要带保姆陪读。

  这些孤独症孩子不会主动与任何人交往,不愿正眼看人,就连家长和老师的目光也完全回避。家长和老师千呼万唤他们的名字,他们就像耳聋似的毫无反应。自闭症孩子中的多数人,十几岁了还不会说话,有的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父母养育他们十几年,都没听过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

  “在元平做老师,很少有成就感。”康小英说,老师为了教会他们穿鞋袜、穿衣服、洗脸、洗手,常常要用一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连大小便这样对正常孩子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这些孩子们都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反复训练才能学会。

  在一间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教室,拉上的窗帘让教室里的光线显得昏暗,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垫子。投影仪在教室内投下不断变幻的光影,音箱里放着轻柔的音乐,3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正兴奋地在垫子上蹦跶,爬来爬去,不时发出开心地嬉笑。郭俊峰说,这是多感官训练,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各种感官的刺激,帮助他们恢复对外界的敏感。

  职业教育:残疾孩子重新振翅翱翔

  “学校的课程就像宝塔一样分类分层次,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开始学习,到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再到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郭俊峰说。

  在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立人楼,有一间展览馆,里面展览的是孩子们的手工和美术作品。有精致的刺绣、或古朴或扭曲怪异的陶塑、充满奇思妙想的图画,让每一个进来参观的人都大为惊叹。如果不是底下的说明,很难相信这些充满艺术创造力的作品是出自于盲童和患有脑瘫、智障、自闭症的孩子之手。

  郭俊峰骄傲地说,许多孩子虽然存在智力上的残疾,但是学习能力很强,充满创造力。学校开设了一门架子鼓的课程,老师专程去外地学习了一个星期才回来教这些孩子,不料,这些孩子一堂课就全学会了,“架子鼓敲得比老师还好”。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残疾孩子也能如正常人一般融入社会,获得有尊严的生活,因此“立足生存、面向就业”就成了元平学校的一个办学宗旨。郭俊峰介绍,除了部分重度的患儿,学校80%的孩子都能升入学校的职业高中,接受职业教育训练。

  职业教育训练的课程包括美术、刺绣、计算机、厨艺、客房服务等,每个孩子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报不同的专业。职业教育部主任周媛告诉记者,学校所有的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来上相应的课程。

  在刺绣教室,记者看到,孩子们正低头认真地绣着手中的作品。在教室的墙上,挂着已经完成的作品,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美丽的景致,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像。

  3个孩子正坐在桌前,在合力绣一幅层层叠叠的刺绣,其中一位爱美的姑娘指甲上还涂着紫色的指甲油,见到记者拍照,害羞地低下头。刺绣课王老师介绍,他们正在绣的是3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目前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这幅刺绣将在完成后拿出去参加比赛。

  在一楼的美术教室,来自东北的美术教师正在细心指导3个高中学生画人物肖像。这位从普通高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的老师介绍说,这几个学生有听力障碍,作为美术特长生正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一会儿晚上还要去上自习复习文化课。

  在陶艺教室,有四五个智障和脑瘫的学生正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有的认真地盘筑着泥条,有的细心地揉捏着形状。在周围高高低低的架子上也摆满了学生们的作品。陶艺课老师陈煜介绍,绘画和这些手工技能课,除了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外,还能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康复,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适应和融入社会主流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郭俊峰说。

  周媛介绍,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充分的康复训练和职业训练毕业后,在社会中谋得了正常的职位,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5%以上。有的去宾馆做服务员,有的做了糕点师,有的在网站,还有的去了政府机关做文秘工作。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是这些孩子们最骄傲的事情。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学校开设的特奥训练课。老师们自行编印了特奥游泳、特奥保龄球、特奥滚球等符合残疾儿童运动特点的训练手册。在去年的第十三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上,由学校老师作为中国特奥游泳队的教练,带领学校5名入选国家队的学生,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1枚的优异成绩。这只是这么多年元平学校的376枚金牌、327枚银牌中的一小部分。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断翅的天使也能展翅翱翔。记者 李秀婷 实习生 刘秋香(南方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