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商业案例:“华为们”如何拆除壁垒(3)
来源:中欧商业
发布时间:2012-12-24 15:55
分享到:

既然政治壁垒冲不开,又绕不过,是否有第三条路走呢?不妨借鉴一下古希腊人的智慧:特洛伊木马。

先看一下三星和苹果的官司。当地时间8月24日,美国圣何塞联邦地方法院裁定三星侵犯苹果6项专利成立,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表面看,三星同华为、中兴一样,也是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受害者;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和中国企业的遭遇相比,三星这个对美国企业来说更为可怕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被直接封杀,而只是被索赔了事。10.5亿美元,看似巨额,但对于三星不过九牛一毛。那么,为什么苹果不干脆以国家安全等缘由直接游说政府封杀所有三星产品,而采用了相对温和的专利战呢?非不愿也,实不能也。三星对于苹果不仅是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最重要的配件供应商。iPhone、iPad所使用的屏幕、芯片等一系列重要配件都由三星提供。即使在两家交恶,在全球范围内大打官司之时,苹果的产品中依然使用了三星提供的大量配件。有了这样的关系,苹果就当然不敢和三星完全撕破脸,而是一面用专利战排挤三星,一面另寻配件商,以准备和三星彻底决裂。

苹果的暧昧恰恰给了三星回旋的余地。到两家交恶之前,三星的手机已经占据了美国市场的1/4强。到这时,三星在美国的利益链条已经形成,其在美国的制造商、分销商,以及产品的消费者,本身已经形成了帮助三星抵御政治风险的有力工具,要想逼其完全退出美国市场就不再容易了。

三星的策略对于中资企业是颇有借鉴价值的。在开拓异国市场的初期,不应该急于用独立的品牌同当地企业展开正面竞争,而应尽可能采取与之合作的模式,逐步进入当地市场,这样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当地企业动用政治壁垒进行直接阻截。在异国站稳脚跟后,中资企业可以考虑用自己的品牌与当地企业竞争,而在此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维护和发展与当地社群(如地方政府、工会、经销商等)的良好关系,尽力与其结成利益的共同体。这样,在面临政治壁垒的威胁之时,这些当地社群就可能成为中资企业的保护伞,帮助中资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