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腾讯教育()等评析2012年地方教育创新,并向相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多个奖项。这也是该机构第三次组织地方教育创新奖的评选。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介绍,在筛选地方教育创新奖的过程中,与前两届相比,学前教育领域的案例较多,主要是由于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地方改革案例不断涌现。 地方教育创新改革何以成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地方政府教育创新改革成功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改革成功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履行政府责任,建立合理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遵循教育规律,避免以“行政”标准取代“教育”标准;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区域改进路径;强化改革者内在的创新动力。 合理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学校的教育的权责明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在保证地方政府尤其是县有能力的同时,又要建立地方政府对结果负责的机制;划清政府、市场、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能边界,政府要把属于政府的职能给自己,并且进一步强化,把属于学校的职能“划让” 给学校,赋予学校法人地位,提升学校的主动发展意识,引导学校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把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学校的,坚决“划转”给市场和社会,民办教育机构、教育中介组织以及公民社会团体等较充分地发育。 遵行教育规律体现在以素质教育统帅教育改革,基层政府避免“行政”导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指出,目前的现状是,省级政府更偏重“教育”标准,地方政府如县级政府往往偏重“行政”标准,这和干部的专业化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我国地市县教育局长没有明确的任职条件、职业门槛,不少局长没有任何教育工作的经历。 研究报告引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6年对28个省份140名地市、县教育局长调查称,28%地级和45%县级教育局长是从其他政府部门和乡镇领导岗位提拔上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局长的素质特征、教育局的行政模式都带着地方政府的色彩,进而采取的发展教育的举措不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国家政策所需要的配置结构。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一些省进行的试点改革将县政府置于省级政府的预算管理之下,县政府获得的权力和责任在增大,越来越多地被给予追求自身经济发展战略的余地和制度创新的空间。教育创新应选择适宜的区域改进路径。 由于教育事业的特殊性,教育承载的使命过于崇高和伟大,教育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广泛,利益相关者群体非常多元,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往往具有风险大和获利空间小的特点,教育改革者也往往会面对“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很明显,单纯的利益驱动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动力。 实际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指出,在大量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实践中,感触最为直接的不是利益的诉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热爱教育、真爱孩子的浓烈情感,正是这种追求、这种情感以及使命和责任,才构成了教育制度创新最直接、最核心的主体动力,促使创新得以发生。该研究院将之概括为“教育家精神”。 “由于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依附于一般行政,不具有独立性,因此,实际上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才是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而非教育行政部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报告说,一项改革能否实现,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决定性因素,也是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指出,评价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不应仅仅关注数量上的增减,更应考虑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知识与方法的增长程度、过程的协调程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行为的可持续程度,等等。 纵观目前的教育制度创新,还存在若干问题。例如:有关“创新”等改革共识尚未形成;热衷“政府责任市场化”,忽略“服务提供机制市场化”;“事权”、“财权”不匹配,导致“虚假”创新;制度创新并不必然来自民众需求;“教育家”引领使得改革面临持续性问题;将“治理问题体制化”,以“改革”之名固化原有利益格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支出,在运用市场机制过程中,我国政府热衷于政府责任的市场化,而在服务提供机制市场化方面认识和实践严重不足。“服务提供机制市场化”是在政府承担基本责任的前提下,推行公共服务生产过程的市场化,通过多元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而“政府责任市场化”,则是把本应是政府“分内职责”的公共服务推向市场。 在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状况下,地方政府产生出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通过积极从预算外为自己聚集财力,或者在职责承担上采取“消极作为”的方式,“出工不出力”。而恰恰是这些“应对之法”都被赋予了“创新”的名头。 此外,我国教育政策决策机制更多的属于内循环状态,外部的利益诉求很难进入到“政策之窗”(window of policy)。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还指出,目前一遇到问题就撇开“治理”直奔“体制”,将问题归结于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未来两年的趋势预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称,未来两年,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高等教育等制度必将进一步推陈出新。 此外,省级统筹综合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值得期许。2010年,有12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项目、18个省级统筹综合改革项目和45个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项目在教育部立项,这些方面的改革创新值得期许。 未来,农村教育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案例将会进一步增多。 概括未来两年的教育创新趋势,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了9个方面: 1.以放权为核心的政校关系改革将成为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2.均衡发展仍是义务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3. 农村学前教育需要重点发展 4.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将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 5.突破制度障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7.各地异地高考()改革探索值得期待 8.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9.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