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弦歌不辍。国际商学院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成就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三十年来的发展与成就。12月8日下午,“国际商学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论坛系列成功举行。论坛包括了以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性与差异化管理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暨第八届国际经济伦理研讨会、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科教育为主题的学者论坛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为主题的校友论坛。 国际论坛: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与差异化管理 世界经济继续在低迷的阴霾中步履蹒跚,而政治、经济与社会两极化的暗流却在潜滋暗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联合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及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于2012年12月8-9日共同举办题为“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性与差异化管理”国际研讨会,旨在聚焦发展中的差异问题,将伦理观念引入解决途径,促进经济的良性复苏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论坛由国际商学院分党委书记范黎波教授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逢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教授、秘书长罗世范教授、案例研究所主任丹宁思教授,台湾元智大学许士军教授、北京大学周守晋教授,T.A。迈尔斯公司创始人及主席托马斯·迈尔斯先生,挪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石丹华教授,亚洲储蓄同盟会创始人苏国荣先生,全球伦理网创始人及执行主席Christoph Stuekelberger 教授等。 杨逢华教授代表对外经贸大学致辞。杨逢华对国际经济伦理给予了极高关注,他在致辞中指出:商业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全球化影响的逐渐加深,其国际化趋势也愈见明显。最后,杨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表以极大期待。随后,范黎波书记向来宾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第一轮主题演讲以托马斯·迈尔斯先生题为《以伦理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反思与重建》的演讲开始,他从华尔街证券诈骗以及当今信用危机问题的角度反思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重建的具体建议。石丹华教授带来了题为《文化冲突与经济伦理:以中挪合资企业为例》的演讲,他通过自己在挪威海德鲁集团中国合资公司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中国遭遇到的种种文化冲突,并提出了在华外资企业应该以本土化的思维和措施来应对文化冲突的结论。许士军教授接着发表了主题为《伦理不是行有余力的善举,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的演讲,详细阐述了企业伦理的内涵,并着重强调企业伦理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者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商科教育 学者论坛在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王永贵教授的主持下于科研楼401室隆重举行。多名国内商科院校领导、业内教授及我院校友受邀出席。 曾经担任国际商学院院长、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教授首先围绕商学院国际化发展变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未来发展出路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提到,经过近十年的奋斗,国际商学院正努力实现从“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到“全英文教学”、从“以亚洲国家为主体的留学生教育”到“全球化招生”和从“海归引进”到“纯外教引进”的转变,力争打造纯粹的国际化环境。他还特别谈到商学院发展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即一方面发展方向的迷失、社会舆论环境的恶化、商学院整体发展过快、EMBA社会形象下降和师资制约等是国内大多数商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商学院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MBA、EMBA教育深入人心的历史机遇。因此,商学院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是商科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