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深圳前海打造人才特区 打破障碍聚集国际化人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12-12 21:28
分享到:

  “前海力争3年左右,初步建设成国际人才高度聚集、人才载体高度发达、人才组织高度活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到2015年底,将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昨日(11日),记者从深圳前海管理局获悉,深圳已出台《前海深港人才特区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先行先试,突破人才资源的跨境跨区域流动整合等障碍,在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为全国探路。

  此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已批复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并作为全国人才改革工作的一个试点基地。《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提出,积极在前海探索建设“人才特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创业、产业发展、法治、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政策。

  引才政策重点面向海外

  昨日,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表示,此次前海引才政策首先是针对外籍、港澳台和留学 () 归国的人才,主要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中,“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是有过国际从业经验,且在重要岗位上担任过职务,在其所在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端人才;而“紧缺人才”是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中深圳急需的人才,比如在金融领域有跨国公司、实战经验的人才。

  此次前海引才政策重点面向海外,会否将本土人才排斥掉?对此,王锦侠表示,前海人才特区是国际化的,主要以引进海外人才为主。目前前海引进的人才以华人为主,今后将转移到吸引世界精英为主。这也是人才特区的一个重要使命,即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区域。他同时指出,前海的国际化首先是本土人才来建设和支撑的,目前在前海的企业里面本土人才仍占大头,但深圳在吸引本土人才方面已有相对完善的体制,前海没必要另起炉灶。

  据透露,前海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标准,以及税收补贴办法都在陆续作最后制定,近期有望推出。同时,前海还将搭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平台,2015年底,还将引进和集聚在前海的中央“千人计划”、广东省领军人才共30名左右。

  用顶级企业积聚高端人才

  截至上月底,前海金融集聚、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包括与37家国内外重要总部机构签订战略协议,投资额近3000亿元,已有163个项目批准入园,70%以上为金融机构。王锦侠说。

  “人才是跟着事业走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用产业来推动政策,用政策来吸引企业,用企业来聚集人才。”王锦侠说,这正是前海建设人才特区的方式之一。

  根据行动计划,前海将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3年累计将设50家以上,打造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基地;依托前海湾保税港区的规范运作,集聚至少30家有一定影响的物流企业;推动移动云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集聚至少15家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机构,探索建立技术进步、市场培育、产业链协同、标准规范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继续扩大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专业服务业的开放,建设国际知名的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业中心。至2015年底,集聚至少30家行业领先机构,形成文化、科技服务及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的有效载体。

  “前海要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生产服务系中心,打造服务业基地,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航运服务中心、贸易中心和创业产业中心。其目标和过程与整个人才发展的路途是相一致的。”

  打破国际人才流动障碍

  目前,国内在人才资源的跨境跨区域流动上有较大障碍。“比如港人在大陆提供服务,先要考大陆职称才能执业。但实际上,越是资质高的境外人才,越不可能来考。”王锦侠认为,推动国际人才加快向前海聚集,必须打破一些政策瓶颈、机制体制性障碍,使境外更多精英人才能够自由进入前海。

  为此,行动计划重点提到“创新深港人才模式”,尤其是让深港职业资格互认。“现在正在制定办法,推进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在前海范围内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王锦侠透露,方案正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加快落地。

  据介绍,今年9月,财政部已批复深圳市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暂行办法》。随后,将分类推进到其他专业,逐步推进深港跨境专业资格互认。

  此外,行动计划还将建立前海深港跨境人才合作、交流和培养机制。具体包括:设立“前海深港人才论坛”,鼓励前海企业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等签署合作协议,制定人才合作计划;在前海探索以构建专业化国际人才市场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深港现代服务业人才共同市场,推动形成开放度高、竞争力强的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心,以及支持在前海的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方式,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等。

  支持港资设独资国际学校

  此外,在税收优惠上,前海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前海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补贴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推动前海人才法治先行区建设,拟组建前海法庭,吸收香港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前海法庭人民陪审员。支持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适度提高深圳国际仲裁院香港籍仲裁员的选聘比例。

  与此同时,支持和引进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前海设立独资医院和独资国际学校,其招生范围可扩大至在前海工作的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海外华侨和归国留学人才子女。(张玮)

  (南方日报 张玮)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