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物管发现业主小孩偷钱 要不要告诉家长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12-05 18:58
分享到:

“业主的小孩偷偷拿走值班室的钱,我该不该告诉孩子的家长?”昨天,在杨家坪一个小区做物管的王女士给时报通66099999打来电话,讲了她的纠结:我在这个小区做物管十几年了,跟这户业主很熟悉,我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业主。不说,怕害了孩子;说吧,又怕伤害孩子。我该怎么办?

先是200多块钱不见了,过几天又不见了10元

王女士今年45岁,是璧山人,在杨家坪这个小区做了10多年物管。王女士在小区做护院,老公是水电工。每天出门,王女士都提一个小包,放一些日用品和零钱。上班时就把包放在值班室的抽屉里,值班室没有上锁,抽屉也没有上锁,但10多年从没丢过东西。

一个多月前,王女士发现包里的200多块钱不见了。

过了几天,有个同事给王女士10元钱,请她帮忙还给另一个同事。王女士放在值班室抽屉的一个文具盒里,抽屉还是没有锁。这10元钱,又不见了。

王女士回忆,这期间,值班室有个13岁的女孩进去玩过。

小区里不少孩子爱到值班室跟王女士玩,但从钱放进去到不见了的这段时间,只有那个女孩进去过。

老姐妹出了个主意——“钓鱼验证”

王女士把这件事跟她最要好的两个老姐妹讲了,老姐妹周女士出了个主意:再次在抽屉里放一张有记号的钱,看是不是这个孩子拿走的。刚好周女士的爸爸卖菜时收到一张假币,她们把这张百元假钞放在了值班室抽屉里。

快放学时,王女士一边在值班室旁边的洗衣槽里洗衣服,一边观察值班室。

那个女孩又独自进了值班室,很快出来。王女士跟上去,看到女孩进了小区旁边的小超市,拿了几包零食,付钱时被超市老板认出是假钞。

王女士确定就是这个女孩拿了钱,但并没有当场拆穿。第二天碰到这个女孩,王女士装作无意地问起假钞的事,女孩说:“是婆婆给的,婆婆叫我帮她用。”

说还是不说,这真是个问题

“唉,我现在真不晓得该啷个办了。”王女士叹了口气。

王女士跟这家业主很熟悉,也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差不多像半个女儿”。女孩的父母平时生意很忙,早饭和午饭,都是大人给钱让她自己到外面买饭吃。有时女孩放学回来,父母很晚了还没回家,王女士就让女孩到自己家里吃饭做作业。

这让王女士想到了自己,当年为了挣钱,她把一双儿女放在农村老家,孩子几乎所有的成长过程都不在身边,以至于两个孩子都只读到高中。有一次,给高中住校的女儿一次性寄去了一学期的生活费,这1600块,女儿一个月就全花光了。

“那时,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600块。虽然我很生气,但我没有责怪女儿,主要责任还是我们长期不在儿女身边,疏忽了对他们的教育。这个女娃儿跟我家小孩很相似,父母也没多少时间管她。”

“我要是不说,她父母肯定不知道孩子这个情况,孩子可能越走越远,以后纠正起来就更麻烦了。但告诉她父母,又怕伤害了娃儿的自尊心,更怕他们吼娃儿,伤害了娃儿,娃儿以后变得更难管。我该怎么办?”

肯定要告诉家长

但不要父母

都在场的时候说

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张仲明很肯定地说,首先,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的家长,否则,孩子的行为很难得到纠正。而且要当面沟通,不要仅仅在电话里讲。

“但不要在孩子父母都在场时讲。父母都在场时,一般总有一方在外人面前讲面子,会过度反应。比如粗暴地骂孩子、打孩子,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从此更加叛逆。王女士对女孩的父母都很熟悉,可选择自己觉得更温和更容易沟通的一方,私下谈谈这件事。”

而家长知道这件事后,也不要马上去质问孩子,甚至可以装作不知道。可以在家里不上锁的抽屉里放些零钱,告诉孩子,这些零钱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取用,但一定要告诉家长,并且说清楚拿这些钱做了什么。同时,不露声色地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一定不能拿,即使是家里的钱,也要事先征得同意后才能拿。

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关键是父母平时要多陪陪孩子,父母如果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心,找不到行为坐标,很容易走偏。”

不要把这件事定性为“偷窃”行为

重庆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也建议王女士告诉女孩的父母,但一定不要把这件事定性为“偷窃”行为。

王纬虹说,“偷”东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在两个阶段:幼儿期和青春期。幼儿期的孩子没有“物权”的概念,只要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这种行为严格上算不上“偷”。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每个东西都是有主人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岁的青少年来说,如果还在偷窃,就已经是一种行为障碍了,必须及时纠正。

无论孩子在何种原因的驱使下发生了偷窃行为,父母都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家长这时候如果勃然大怒,是极具破坏性的。

发现孩子偷偷拿钱

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办?

综合两位专家的建议,这些方法可以借鉴。

1.保持冷静,不要反应过度。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这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或是朝着犯罪生涯一路狂奔。偷窃行为和孩子的其他错误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

2.不要认为孩子是在故意作对。获得关爱是儿童偷窃行为的动机之一。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偷东西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孩子进行偷窃的动机会就进一步强化。

3.不要责骂孩子或者与其当面对质。这样做只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孩子欺骗家长或被迫撒谎;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的偷窃行为。倘若孩子承认错误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两种情况都会令家长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

4.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但绝对不要在言辞里暗示孩子的品行不端。千万不要用“做贼”、“撒谎”、“骗子”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小孩,当你给孩子贴上某种类型的标签时,他也会逐渐向着这方面发展。

5.如果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窃,事发之后家长必须监督他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表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道歉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前往,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6.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偷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家长给孩子的“工资”应足够让他在一个月内还清这笔钱。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钱,并给他一些钱或者增加零花钱的数目。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