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是适时营销。比如利用LBS的技术,当目标用户的信用卡额度快用光时,及时给他推送一个相应的营销举措。这样适时而不打扰的方法能够很容易让用户对营销作出反馈,大幅提升交易概率和品牌美誉度。 第三点是多渠道的营销。在以前的时候,我们想把各个渠道去整合,去做协同,其实很困难。因为各自的渠道是各自为战的。新技术的引入能够让品牌主用各种手段识别客户,以发动多波次营销为例,比如说第一个波次通过电话,第二个波次通过线下活动,这样能使客户一次一次更好地购买产品。 第四点,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有很多营销手段,现在每个人会收到很多短信,很多短信都跟用户其实不相关。这是传统粗放营销群发短信的一个弊病。现在在数据和新技术催生下品牌得以建立全局的沟通框架,品牌主能够知道每个月应该跟某个客户沟通多少次,哪些人应该做营销,哪些应该做客户关怀,在这种全局营销框架下,再去做营销,首先能够找到目标客户,其次能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服务,再通过多渠道影响营销他,同时又保证不对客户造成过分打扰。 在精准化营销之外,融合了艺术与人文的美学营销也将会是未来营销发展的一个趋势。 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分享了一个其朋友的真实案例。 王智民的这位朋友是医学背景,曾经在强生受过10余年专业营销训练,当他后来跳槽到一家法国品牌任总经理后竟然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开会时无法发表意见——这家法国公司的工作方式完全颠覆了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经验。 这位新任经理发现法国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香水拿到灯光下去照,把香水瓶砸在地板上、砸在木头上去听它的声音,这些看似怪异的举措恰恰反映了法国制造业产业链中最独特的部分——他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卖感觉和美观,这种美学营销是很难通过精准的数据化来实现的。 其实,基于“感觉”的营销本质上是在追求一种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它不那么理性却能够打动人心,这也暗示了营销在未来的一种方向——用独特的品牌个性影响气味相投的独特的人群,用精准化的技术找到目标用户,用价值观的认同让他们与自己相连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