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华洲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小杰,放学在校车上与同学说话,被跟车的体育老师多次粗暴制止,第二天被罚站校门。这样被罚,小杰受到同学的嘲笑,不经意间爆了句粗口,谁知竟遭来体育老师连扇七记耳光,医生诊断小杰颈椎移位需住院三周。(11月28日《新快报》) 打贼都没这么凶,可这就是一名老师出手干的! 学校表示准备解聘这名老师。接下来,小杰受损权益得到什么补偿,打人者还要受到什么处罚,肯定是人们所关心的。而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老师“虐童”、打学生的事情不时发生? 大家不该健忘。不久前,浙江温岭的幼儿园教师颜艳红,揪提学生耳朵取乐,“虐童”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公众愤慨尚未停歇,讨论仍在继续。可讨论归讨论,热闹归热闹,老师打学生的新闻还是冷不丁冒出来了,再次刺激公众神经。 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可老师为什么没能“制怒”?成年人了,可人格却不健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有辱斯文?如果能够把那些打人老师征集起来,做一个心理行为研究,那该是心理学家们一项多么有意义的课题! 或许,打人的老师,如果还可以叫做老师的话,小时候也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掌掴,但他们也许从来没有,也不敢去质疑长辈的粗暴;他们当然也就不会去做更多的关于人格独立的思考。长久的积习,年复一年,教育复制着简单粗暴。或许,这些老师,甚至包括现在的学生,在所接受的教育中,关于爱、关于独立健康人格的教育,是付之阙如的,充其量徒具形式。 孩子只是孩子,说话是天性。不说话,不懂说话,才是让大人心焦的。正面点看,这也是学习表达的一种形式。若一味地要求孩子不要说话,不许说话,那么,难道校车里一片死寂才是最好?很多腼腆的孩子不擅表达,不懂表达,不愿表达,更不会独立表达,很难说与这种粗暴的方式没有关系。 诚然,面对着一群孩子七嘴八舌乱哄哄的场面,老师作为秩序维护者,确实有管理的必要,但有必要挥着拳头歇斯底里吗?管理艺术可不是简单粗暴的思维,否则,也会像一些政府管理一样,一管就给管死了。连扇七巴掌,野蛮的行径,只能证明老师的内心已经荒芜,没有灵魂的空壳,哪配当“灵魂工程师”?(韩江子) (羊城晚报 韩江子)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