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举行(2)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11-19 21:38
分享到:

上半场的嘉宾有评委会主席琼·舒尔茨(美国),委员张英兰(韩国)、福本繁树(日本)、莫妮卡·凯米莱斯卡·莱曼(波兰)、爱娃·莱考斯基·塞斯卡(波兰)。大家围绕“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各抒己见。福本繁树先生指出:“日本纤维艺术没有中国发展得好,因为日本主要致力于保护传统,而忽略创新。因此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守护传统,另一方面要拓进,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爱娃女士则首先肯定了在中国举办国际纤维展的包容性,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参展,并且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不分你我。同时她强调:“应该尊重艺术家的想法,给予艺术家充分的自由。尤其要保护青年艺术家,以及他们尚处在幼稚期的想法。但最重要的是,纤维艺术永远是艺术,应该先艺术,再纤维。”而莫妮卡女士则对爱娃的想法加以补充:“我们要制造一种艺术,一种以纤维艺术为基础的艺术。”张英兰女士则谈了自己从第三届到第七届担任了4届评审委员的感受,她认为展览规模越来越大,参展作品水平越来越高,参展作品的种类和面貌也越来越丰富。最后,舒尔茨不无幽默地说道:“如今,人人都想成为纤维艺术家,愿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下半场的嘉宾有评审委员刘光文(格鲁吉亚),利兹·威廉姆斯(澳大利亚)、德伯拉·考西尼(美国)、南希·科兹考斯基(美国)以及中国著名丝绸设计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秦岱华教授。讨论的话题集中针对本届双年展的评价。刘光文女士提出:“评价作品始终要以艺术为标准,而不能以技术为标准,如果作品匠气太重,艺术水准就会下降。评审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不能仅靠评委的个人趣味,这样的评审结果才更有引导意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系主任利兹教授同样认为:评判的前提应是当代的、且属于纤维的艺术作品,应建立当代纤维艺术的评判和批评标准。美国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馆长德伯拉女士则认为:“纤维艺术作为艺术的分支,相对于繁杂的当代艺术,具有手工艺和传统的特色,相比更加纯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南希女士则从艺术史的角度说道:“当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媒介的出现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纤维艺术家要思考如何改变物质的结构,如何改变人们思考艺术史的方法,比如1895园区虽然都是工业老厂房,但纤维艺术改变了它的面貌。”秦岱华女士作为中国艺术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机,我们不仅要吸收世界优秀艺术的养分,更应该梳理、思考自己的传统,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文化资源可以借鉴。因此,艺术家应该回观自己的艺术,回归内心,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这样纤维艺术的前景会更好。”随后,大家一起探讨了关于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问题。最后,主持人方晓风先生则幽默结束道:“各位始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对展览、对作品做出评价’,但我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一件由小朋友制作的中国传统的“百纳服”式的作品,它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次研讨会无疑是轻松愉快的,真诚和富有见地的,场上掌声阵阵、妙语连珠,但艺术家们也对纤维艺术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如何建立当代纤维艺术的评价标准、批评体系? 如何处理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艺术、存在与空间的关系?无不是当今纤维艺术发展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隆重的颁奖典礼

研讨会的热烈气氛尚未散尽,人们期待的颁奖典礼又拉开了帷幕。4时30分,“从洛桑到北京” 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颁奖典礼在高大宏伟的银光大剧院举行。100年前梅兰芳先生曾经表演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纤维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明亮的聚光灯下人头攒动,人们屏息凝神,注视着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大奖的揭晓。

本届双年展由于百年巨匠文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刘一峰先生的资助,设立了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基金,历史上第一次为获奖者颁发奖金。颁奖典礼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雕塑家赵萌教授致辞,本届双年展评委会主席琼·舒尔茨(Joan Schulze)女士宣布评审结果。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307件,其中参评作品284件(评委和评审工作人员作品不参评),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选出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3件、优秀奖68件,获奖作品共计77件。洪兴宇、丁剑欣作品《荷韵》获得金奖,郑丹作品《织晓》和草间喆雄(Kusama Tetsuo日本)作品《破晓-1(Dawn-1)》获得银奖,马韫慧作品《毛衣》、李大鹏作品《家园》、哀警卫作品《乌镇印象》、路易斯•莱米克斯•博鲁伯(Louise Lemieux Berube加拿大)作品《乔(Joe)》、李在京(Jae Kyung Lee韩国)作品《挂毯1-3(Tapestry 1-3)》、王建作品《子曰》获得铜奖。来自日本、韩国、波兰、格鲁吉亚、美国、英国、拉脱维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丹麦、匈牙利、芬兰、中国等68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现评审的公正、公平,本届双年展评委会由11名评委组成,其中只有一名中国评委,全部作品采用隐名评审方式。所有评委以及为评审提供服务的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作品,均不参加评奖,评审过程由南通国有置业集团纪委书记全程监督。在77件获奖作品中,中国的作品占获奖作品总数的65%,这说明中国作者的创作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与国外艺术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经走过了一个纪元,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有许多中外老艺术家自始至终坚定地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成为推动国际纤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表彰他们做出特殊的贡献,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本届双年展起,设立“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本届展览评委会主席、美国知名艺术活动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琼•舒尔茨(Joan Schulze),本届双年展评审委员、格鲁吉亚中格友好协会主席、亚非学院教授刘光文,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渡部裕子获得“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同时,自本届双年展起,为担任评审委员的艺术家设立“特别奖”。美国新墨西哥州纤维艺术家协会主席南希•科兹考斯基(Nancy Kozikowski),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系主任利兹•威廉姆斯(Liz Williamson),波兰知名纤维艺术家莫妮卡•凯米莱斯卡•莱曼(Monique Chmielewska Lehman ),波兰洛兹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爱娃•莱考斯基•塞斯卡(Eva Latkowska-Zychska),波兰知名纤维艺术家、洛兹美术学院教授华洛戴克•塞根(Wlodzimierz Cygan),日本知名纤维艺术家、大阪大学教授久保田繁雄(Kubota Shigeo),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大阪艺术大学教授福本繁树(Fukumoto Shigeki),韩国著名纤维艺术家、水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英兰(Chang Young-Ran),韩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弘益大学艺术系主任郑璟娟(Chung Kyoung Yeon),中国服装协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当岐获得“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特别奖

在鲜艳的红地毯和高大的木梁结构围起的颁奖舞台上,在中国传统欢庆的丝竹音乐中,颁奖嘉宾依次为获奖作者颁奖,在场的嘉宾和各位艺术家、作者纷纷向获奖作者献上祝贺,共同为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鼓掌喝彩。特别是获得国际纤维艺术成就奖的老艺术家,眼里噙着热泪。这个奖项令她们非常意外和激动,台下的观众也同样分享着她们喜悦。最后,总策展人邓林女士代表展览主办方做了简短发言,表达了“对所有付出劳动的艺术家”和“为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付出劳动的人”的感激,并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颁奖典礼结束后,在南通市副市长朱晋先生的主持下,于金陵华侨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答谢晚宴,全体参展艺术家和组委会工作人员约300人欢聚一堂,为祖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友谊举杯同贺。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