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应届生“闪辞”,亦是“磨合”现实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11-15 13:30
分享到:

  近日,由北京市教委立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办)等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13日,来自智通人才连锁南京分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说明了应届生“闪辞”现象:第一份工作65%应届生坚持不了一年。(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9版)

  65%的应届生不到一年就“闪辞”,这般数据统计,又给不少人留下数落“当代大学生”的把柄。数据一出,大学生被质疑的声音随处可见。应届生“闪辞”,瞬间被解读为“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学生就是不能吃苦”云云。如此解释,有一定合理之处,但遗憾的是,“闪辞”与“高不成低不就”,的确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对“应届生闪辞”之事,的确不应轻易断言,每个人辞职的原因“各不相同”,也并非每个人都是“吃不了苦”或“高不成低不就”。必须承认,不少应届生在第一次就业时,往往有些仓促。一旦现实的工作与自己的梦想相差很大时,转换工作,自然成为应届生的一种理性选择。

  在我看来,应届生“闪辞”现象的频发,只是应届生梦想与现实的一个“磨合”过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何况,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应届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都需要经过生活的磨砺,才可能铸就一颗更为强大的“内心”。换言之,象牙塔里的梦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是每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弯路”。这样的“弯路”,只有亲自经历了,才能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对应届生而言,他们还有大把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梦想定位高一点、美好一点,本是好事一桩,我们总不能希望每个人一毕业就“安于现状”吧?所以,当应届生的“高期望”遭遇“低现实”,这的确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以期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而应届生“闪辞”的举动,正是这个磨合过程的一些现实注脚罢了。

  有人说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现实妥协的过程,因为“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对应届生而言,他们对自己梦想的追寻,总不能“还没开始就结束”吧?所以,当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时,我们应多祝福少打击。

  虽然,有些事情在旁人看来是那么遥不可及,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便不能完全成功,也能学习到不少生活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对应届生的一生,想必都有裨益。(龙敏飞)

  (华西都市报 龙敏飞)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