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群贤毕至共庆华南理工建筑学科80华诞
来源:腾讯校园
发布时间:2012-11-08 16:49
分享到:

80年砥砺耕耘,春华秋实,桃李芬芳。11月3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80华诞庆典大会在励吾科技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中国侨联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李卓彬,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广东省原政协副主席石安海,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校长王迎军、常务副校长彭新一,以及来自国内建筑界的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8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近80位国内高校建筑学院院长和建筑界知名专家、教授、建筑师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各届校友代表、在校师生代表6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80周年华诞。

王迎军在仪式上致欢迎辞。她代表学校感谢前来参加庆典大会的各级领导、各兄弟院校和广大校友,并向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她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这些年的快速进步,得益于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慷慨协助,而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更是学院和学校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她希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人能以80华诞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规划发展前景,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展现华南理工建筑人的新风采,继续弘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孜孜以求、永不言倦,为把建筑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科,为中国和世界的建筑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庆祝大会上,宋春华、许瑞生、陈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清华大学(招生办)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校友代表、香港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建中等人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建筑学科80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敬意。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致感谢辞。他对一直关心和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发展的各界人士,向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的学院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学院将不辜负历史给予的战略机遇、国家赋予的责任和期望,不辜负广大师生员工的厚爱和支持,将继续发扬“兼容并蓄、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为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之一而努力奋斗。

庆典大会上播放了建筑学院教师精心制作的80年历程的回顾短片,并邀请到两位见证建筑学科历史的嘉宾:建筑学院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龙庆忠先生的夫人、102岁高龄的曾毓秀女士和1938年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已届95岁高龄的邹爱瑜先生。两位老人简短朴实、充满深情的发言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庆典大会结束后直至翌日,建筑学院举办了第19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国内外200多名建筑学人齐聚华南理工,畅谈建筑创作之道,共同探寻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之路。

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发端于1932年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之筹建,开创并开始探索岭南现代建筑学教育;1938年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成立,虽国家风雨飘摇,师生们仍勤耕不辍;1952年华南工学院组建后,成立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林克明先生、陈伯齐先生、龙庆忠先生、夏昌世先生四位奠基人见证了华南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完善;1979年成立建筑设计研究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1997年成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7年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几代建筑人的艰辛开拓、锐意进取和执著追求,共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如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拥有了全国高校唯一的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十大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全国开设建筑专业的高校中首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首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拥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其中两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全国性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在亚热带建筑设计、建筑与文化研究、古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岭南民居研究、亚热带建筑技术科学等方面办出了特色,形成了优势,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设计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奥运会羽毛球馆和摔跤馆等一大批国家级标志性精品工程闻名海内外,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设计实力和综合水平跻身国内前列。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为我国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建筑类人才,先后孕育了何镜堂、吴硕贤等多位院士,袁培煌、黎陀芬等九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毕业生累计超过9000人,分布于各行各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