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不开的手放不下的心 在学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要来接?”面对这类问题,许多家长都表示:“你看到有哪个小孩不用接的?”“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怎么可 赞成:目前放手不现实 多位家长表示,之所以要接送孩子,小孩放学路上的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在听闻一些小孩被别人拐走的消息后,家长们对孩子上学放学更是不愿意“放手”。 归结起来看,除了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外,家长坚持接送还有多项原因,诸如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辆很多;路边有些“不良”小店,担心小孩学坏以及孩子还没长大,还不能独立回家等等。 反对:弱化孩子之举 一到放学时间,家长们往学校跑,学生聚集在校门口等着家长接,一下就把车站、街道、公交车挤得水泄不通。每个家长都要一日几次接送孩子,都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长征”,如此给交通秩序增负,严重透支上下学安全,不是市民自己给自己制造交通挤爆和人身危险吗? 尽管让孩子自己上下学看起来很美好,但在现实中,家长还是坚持接送,于是各所小学的门口,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嘈杂、拥堵的景象显得更中国。 “中国式烦恼”要“中国式解决” 问问现在的80后(年龄更大的自不必说),几乎没有如此被隆重接送的经历———那时,学校离家很近,家里没私家车,同学也多住邻居,每天呼朋唤友走着去上学,再平常不过。那为什么现在却行不通了呢? 我市教育心理学家王旭红认为,现在城市人口较密集,优质教育资源又多集中在一些公立学校,如果择校的话,学校一般离家较远。所以说,家长习惯接送孩子不是一朝一夕能取得实质性改观的。上学路程较长,呼吁家长承担一定风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有些廉价和不负责任。对此,我们更应该考虑现实国情,寻找“中国式解决”之道。 其一,尽可能发挥校车的优势。如果说挨家挨户接送学生难以操作,可以在一些学生住址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集合点。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在公路规划、行车权利上形成校车优先、重视学生安全的意识。 其二,家长中间应该倡导规则意识和公共文明。互相礼让、井然有序的接送秩序,不仅体现着个人的文明修养、为孩子们做出表率,更能减轻校门口拥堵,从整体利益的角度节省时间成本。 最后,不妨推广部分学校实行的多校门、错峰放学等办法,减轻拥堵的现象。 所以,现在不是送不送、接不接的问题,而是怎么接送、怎么尽可能地减少拥堵、怎么能高效接送、降低公共成本的问题。这就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妥善解决。 不少家长表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不可能真的让自家的小孩独立上下学,“大环境不允许”,但他们真心希望接送孩子的方式能够有所改变。想一想,家长不用操心,孩子能自己安全上下学该多好啊!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