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素质作业 家长“参”之有道 解析 家长应参与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孩子的素质培养 这些年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生活为源,以活动、实践为流,新型的注重动手和操作的实践性家庭作业便应运而生。比如,当一回“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父母、长辈,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等口语实践作业;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积累实践作业;有的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旅游线路图,要求标明路程、位置、景点名称的动手操作作业,还有的是让学生课外翻阅书报、上网浏览、收看电视,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的搜集信息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但是,因为孩子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一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家长的帮助,于是,本该是孩子一个人的学习,现在动辄就要牵涉到家长,对此,家长们觉得困惑:实践性的家庭作业有必要吗? 多多爸爸就有这样的顾虑。他说,相信以后随着孩子上小学,功课增加,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他也在思考以后会怎么做,在各种“素质作业”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显得很被动。他亲戚的孩子刚上初一,两口子要做的“作业”更多了,因为老师要家长每天给孩子出各种“课外题”,结果家长自己要先学习,再出题。 多多爸爸说,有时候自己就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所接触到的素质教育是什么?”他觉得,家长在学校教育这个环节中,应该参与的不是孩子的学习内容,而是孩子的素质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至于有些人硬说要通过学习内容来培养孩子的素质,自己也不敢苟同,只能说这是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方式能增强孩子的“素质”。社会已经浮躁,很多学校、教师的手段更加直接,素质教育不能再称之为素质教育,而是功利主义的教育,孩子“被”素质教育,家长更“被”参与。 谈到此问题,建业小哈佛双语学校老师李喜乐认为,这些素质作业,并不是要求家长完全不能参与,反而是该出手时就应出手。家长应根据课外作业的难度而定。功课类的作业,孩子一般都可独立完成,但是一些社会调查类的课外作业,家长有时间最好带孩子去,安全有保障,而且质量更高。但是家长要注意一点,就算是家长帮孩子做一些课外作业,主动权还是在孩子手里,家长只是做一些协助和引导工作。家长要从“有为”变为“无为”,做一个旁观者。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