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教授劈砖,不仅仅戳穿了一个把戏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2-10-25 18:57
分享到:

  一段大学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徒手劈砖的视频近日在网上走红,主角更被网友称为“劈砖教授”。其实,这位老师当时不是为了展示功夫,而是要借机讲授一些物理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记者随后获悉,这位老师是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系主任魏骁勇,当时正在给研究生上科学工程实践课。

  教授劈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学课堂教学。劈砖这把戏,似乎本应该在耍把式卖艺或马戏团中才能看到,可是,川大副教授却在大学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了一下“劈砖式教学”,这不仅让在场的学生大开眼界,也让我们这些只能在网上看视频然后后悔没读川大的人大开眼界。在笔者看来,教授劈砖的意义并不止于此,更大的意义在于他用生动的实验主义教学展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学术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之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还是大专大学,还是硕士博士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的缺点。课堂上,似乎永远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即便是偶尔来点互动,也仅仅是一问一答。“劈砖教授”或许并非第一位用此教学方法教学的大学老师,但是他的走红,说明了当下我国教育需要这种有活力的教学方式,需要让人提神的教育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的研究和学习欲望就会如滔滔洪水,挡也挡不住。大开眼界之后,我们自然会对劈砖这项“力量型运动”产生从技术角度分析的欲望。可是,西方的先进的教育模式如体验式教学、实验主义教学,更多地只是在我们的教学理论论文中出现,真正从生活中找到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亲身示范的老师,确实少之又少。

  实际上,无论是大学教学,还是中小学教学,课堂的形式从来都没有固定下来。只是因为一些现实的需要和历史传统的影响,我们的教学课堂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死气沉沉。老师教着没有兴趣,学生学着也没有兴趣;老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是为了得到个很好的分数而学。至于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科学本来意义上的兴趣,都在这种功利教育体制下被淡化了。我们可以把教授劈砖之举看成是一种提醒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显然是老师以及当下整个教育体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羊城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