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是许多人的儿时记忆。今年7月,厦门大学要开设“爬树课”的消息公布后,引来诸多议论,有人赞赏大学体育课有创新,认为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野外生存能力,也有人质疑此举是盲目模仿国外,并可能损坏树木。在议论声中,这门取名“攀树运动”的课程日前正式在厦门大学开课,60名大一新生成为首批学员,他们在学习2节理论知识课后,将在下周进入户外实践阶段。 说到爬树,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儿时上树摘果子、掏鸟窝等情景。而事实上,厦门大学开设的攀树运动课与此完全是两回事。“爬树运动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以攀爬巨树为乐。”攀树运动课授课教师骆腾昆告诉记者,这项运动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现在,在美国至少有1000个学校开设爬树课程,练习如何借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工具爬树,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达到在大树间自由穿梭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徒手爬树玩乐,形式和攀岩运动较为相近。” 尽管学生对开设攀树课热情高涨,但新学期首次开课,校方只安排了60个名额,仅对大一新生开课。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冯青亮说:“选上这门课,我觉得很幸运。” 记者在示范课上看到,与大众印象中的爬树不同,攀树运动在开展前需要精心、复杂的准备工作,攀爬者首先要将攀树的工具搬运到树下,通过抛线将树木保护器安装到位,随后安置攀爬的主绳,在绳索上打上攀爬用的各种结,最后才佩戴头盔、腰带等保护装置正式上场。攀树运动主要是攀爬者通过自身与绳索间的运动,来达到向上运动的效果。最简单的一种攀爬形式,是在攀爬过程中,攀爬者不接触树木。 针对外界对攀树运动课“刻意模仿国外,未必适合国内学生”的质疑,骆腾昆说:“攀树运动只是一个普通的体育类创新课程,可能是国内对这项运动还不够了解。”另一位授课教师吴飞腾向记者表示,学校开设这门课并非简单地让学生学会爬树,主要是培养学生挑战自我、临危不惧的危机处理能力。(张岂凡) (解放日报 张岂凡)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