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指南”能让功利幼教不再?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2-10-19 21:23
分享到:

“指南”能让功利幼教不再?

被抬高的“起跑线”

  各种“禁令”或许能暂时给孩子松一下绑,可是荒诞的是,这些出于善意的规定往往会引发家长的恐慌,如最近一些地方都下达严格的禁奥令,奥数班停了,不少家长却在担忧失去这一选拔的硬指标,孩子升学会不会更依赖拼爹。家长的恐慌源于功利思想的浸染,也与教育、乃至其他方面优质资源的稀缺息息相关。为了让孩子在优质资源的争夺战中不至于落后,幼教小学化蔚然成风,素质教育的口号再响,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应试教育的血液。

  孩子想睡个好觉,却被应试教育时钟的滴答声“吵醒”;稚龄小儿疲于学习书写、计算、才艺,渐渐学会了功利进取,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赤子之心。笔者担心,从小忙于竞争、计算输赢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会不会太着急、太精于算计个人得失,乃至于宽容、纯净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稀缺品质。

  由于看到了幼教小学化的弊端,《指南》旨在维护儿童权利,实质上也在荡涤功利的浑浊之风,保护国家将来的创新能力。其实,在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要求,都是明确无误的法律规定。《指南》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值得肯定。

  不过,单靠一纸“指南”不能让功利的幼教不再迷失,回归理性与科学,必须出台相应的后续措施。应试教育前移催生了幼教小学化,因此纠正幼教小学化不能光盯着幼儿园,还得规范小学招生与低年级教学行为。此外,要加强理念的引导,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只有改善教育环境,铲除含有“催熟剂”的土壤,才能保证孩子的童真、童趣不被扼杀,让幼教不再迷失。(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李法明画)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