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多,韩凤英拎着刚在家做好的饭菜出门了。她的目的地是屋后山坡上的小屋,紧靠小山坡的一条羊肠道,穿过一片树林,下坡是土路,再爬上一个六七十度的陡坡。其实这里本没有路,从2003年到现在,硬是让韩凤英踩出了一条路。 今年64岁的韩凤英是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却被村里的老老少少所敬佩,因为她10年的坚持,只为了照顾村里两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孤寡残障老人。三千多个日子,来回3里多路每天两趟,韩凤英风雨无阻,没让老人饿过一次肚子。乡亲们都说,韩凤英就是两位老人的亲闺女。 特殊交流方式 碰碰手、碰碰头 特殊交流方式 为了不让饭菜凉了,韩凤英的脚步走得很快,记者也一路快走夹着小跑地紧跟着她来到二位老人家里。盛出饭菜、递到老人手里,接着打扫屋内屋外,为老人揉揉肩膀捏捏腿……进门后,韩凤英麻利地在二位老人身旁忙乎着。 记者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中看到,除了火炕和灶台,家中唯一的摆设就是墙边的一个矮柜和几个碗盆,这个砖土结构的小屋略显简陋,然而,在屋内坐着的两位老人虽说都已80有余且身患残疾,但却穿着干净,一身黄袄蓝裤子很是精神,头上还戴着韩凤英织的毛线帽。 两位老人名叫贾二水、贾三水,是上虎叫村的一对亲兄弟,先天聋哑,一直都没有结婚,无儿无女,仅有几个侄辈亲戚,也常年没有往来,兄弟二人相依为命。 2003年一直负责照顾哥哥的贾三水在劳作中碰伤眼睛,从此,聋、哑、又盲的残疾兄弟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兄弟二人在村里没有亲人,两位七旬老人的生计成了村干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乡亲们也只能偶尔照顾一下他们。 韩凤英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村支部书记张有德便找到了当年已经55岁的韩凤英。“村里贾家哥俩聋、瞎、又哑,你帮着给他们做做饭,用他们俩的低保钱。”韩凤英丝毫没有犹豫,“行!我肯定把他们照顾好!”谁知,只因这一句话,不仅是做饭、送饭、洗衣服、打扫屋子,一切家务全落在了她的头上,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事情想着容易做起来难。他们耳聋,眼盲,口哑,根本没办法交流。”韩凤英回忆说,最难的是一开始两位老人并不把韩凤英当亲人,处处提防她。贾三水有一块手表,每天东藏西掖,生怕被韩凤英拿走。但她并没有在意,仍然一天两趟前去送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韩凤英找到了与两位聋、哑、盲老人交流的方法,就是通过碰碰手、碰碰头,互相懂得了对方的意思。 了解身体状况 看老人大小便 了解身体状况 进入10月中旬,北京的天气开始转凉,延庆的气温更要低一些,韩凤英又开始往老人家里的木窗户上钉塑料布了。老人住的小屋在半山腰上,没有后窗,没有暖气,四壁透风。冬天,韩凤英就早早地用塑料布把窗子钉严实,挂上棉门帘。夏天,她再把塑料布取下来,每天开窗透气。烧炕也是她照顾老人冷暖的好办法。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给老人送饭,一并烧炕。为了避免失火,每次走前,韩凤英还要把灶下的火完全扑灭。 两位老人听不见,看不见,也说不出,得了病该怎么办?这可难不倒细致的韩凤英。“每天给他们收拾大小便,我就知道他们是不是病了。”韩凤英觉得自己的这种土办法很有效,她说,从他们小便的颜色上和大便的稀稠上,能看出他们是不是上火,肠胃好不好。“肚子不舒服了,我就给他们煮小米粥,上火了,就弄点儿绿豆汤。他们爱吃豆饭泡菜,有时间了我就给他们做,再加个煮鸡蛋。” “时间一长,他们慢慢地懂我的意思了。”韩凤英笑着说。开始,有个头疼脑热或吃饭不香,韩凤英给他们喂药,不是扔了药片,就是故意打翻水杯,嫌药苦,不肯吃。现在不了,看到他们不舒服,她只要先摸摸他们的头,再拍拍他们的手背,他们就会乖乖的吃药。他们头发长了,只要韩凤英摸摸他们的下巴、再扒拉扒拉头发,他们就知道把头伸到炕沿儿外,等着她给剃头发、刮胡子。 爱心感染子女 “妈,让我来吧” 爱心感染子女 韩凤英的儿女们最初不太理解母亲,可是看到妈妈这么多年的坚持,孩子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两位特殊的老人,他们也继承了母亲善待弱者的好品格。 有一次韩凤英给三水剪指甲,老人的指甲特别难修,尤其是脚指甲,又干又硬。就在她剪不动为难的时候,大儿子说:“妈,让我来吧。”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敬爱。 还有一次,二儿子留她在家吃饭,偏赶上下大雪,韩凤英一边吃着饭,一边不时的朝窗外看,儿子知道母亲放心不下两位老人,于是冒大雪开车把母亲送回村里,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儿女帮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但是,韩凤英特别感激儿女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也特别骄傲自己的儿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和尊敬。 2008年丈夫突发脑溢血过世后,韩凤英身心俱受打击。孩子们也说:“妈,我们别揽这活了,跟村里说一声,让别人干吧。”韩凤英却有另一番感受,“每天我来来回回地跑,是瘦了,这不是省的减肥了吗?”“你爸走了,你们又都在外面工作,我要是不给他们送饭,每天一个人在家,多闷呀。” 每次韩凤英说起照顾两个残疾老人的事都显得很淡然:“谁都有老的时候,他们无依无靠,日子过得辛苦,我看了心里觉得难受。我也希望能为他们做点啥!能让他们和大家一样快快乐乐走完这一生!”(记者 兰洁) (北京晚报 兰洁)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