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承认,自己是半个商人半个学者,最起码是有颗商人的心,对他来说,管理一个学院更像是管理一家企业,在他接手的两年多时间,对外经贸EMBA已经稳定在了前10行列 汤谷良更喜欢别人称呼他老师,有学生家长叫他汤院长的时候,他会本能得去“纠正”,因为“做院长压力太大,自己更乐于教书”。 汤谷良教授是中国企业财务研究方面的顶尖学者,对集团公司财务、资本结构、财务政策、公司预算管理、财务体制专攻多年,还是“经营者财务”学说的倡导者之一。2010年,从事学术研究的汤谷良调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担任院长,同时接手了学校的EMBA管理。 当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项目已经运作了八年,在行业内已经接近前茅水平,“干得好是别人路铺得好,干得不好是自己没做好,我的前任张新民院长干得很出色”,EMBA在中国发展十年后,学校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汤谷良说,自己当时不敢要求比前任做得更好,只想着在自己手上不要下降。 他承认自己现在是半个商人半个学者,最起码有颗商人的心,面对竞争和压力,对他来说,管理一个学院和EMBA项目,更像是在商场上经营一家企业,“市场化”是他最多提到的词汇。“品牌、员工待遇和企业文化,这些东西都是很现实的,绝对不能有所松懈。”这是他的直接思维。 但他又信心十足,因为“EMBA在中国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如果在中国办不好EMBA,只能说明院长是个笨蛋”。接手EMBA的两年多时间,他一边摘着别人栽下的桃子,一边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发展,现在,他们已经稳定在了国内顶尖的位置。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现在看起来还行。”这是汤谷良对自己的评价。 商学院必须高度市场化 记者:您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班的起点和目标是什么? 汤谷良:现在我的目标是让我们EMBA班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稳定在TOP10。这里面有两个直接的指标,首先是招生名额,比如我们是200人,这对很多学校来说是种挑战,完不成任务,但我们报名的人过多;第二个是价格战,很多学校在降价,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臭的招,我们价格本来就不低,并且相反还要涨价,原来是26万,我们现在做的一个创新班是36万。这两个方面要在稳固的基础上提高。 记者:您尝试了哪些创新? 汤谷良: 我自己创新了一个资本运营班,因为单单只是传统的EMBA,并没有特色,就像吃饭,去一个价格和服务好点的餐厅,并不代表有特色,但是如果是去吃西餐,或者提出舌尖上的中国这个概念,这才叫创新。EMBA的创新一定是专业化和细分化,我们的资本运营班和我们商学院的一个愿景十分相似,就是要打造一个和资本市场链接的商学院,国外的商学院都包括了金融或财务,但我们国内大部分学校金融和商业是并列的,资本运营班从招生和市场反响来说目前还不错。根据这个情况来说,商学院就是要不断的创新,顾客要定位清楚,商业化就是这样,市场必须细分,顾客必须聚焦。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