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9-13 09:47
分享到:

制图:潘笑天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本组制图:潘笑天

  从“卧冰求鲤”到“教父母学会上网”,传统“二十四孝”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近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正式面世。它,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它,也有争议,探索完善……

  A新标准亮点多时尚融入文化

  比起“埋儿奉母”、“弃官寻母”这些传统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包含着鲜活的时代元素,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同时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标准,既时尚又不乏人文关怀。

  “父母在,不远游”是农耕时代的行孝方式之一。现如今,年轻人在外求学、求职已成常事。江苏省妇联宣传部部长骆凤琴认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成员流动性不断加强,势必要为‘孝’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教父母学会上网”,已经成为身处外地的孩子与父母交流的一种流行方式。

  身为医生的许琳在天津工作,父母住在湖北老家,平时回家一趟不容易。她非常认可新“二十四孝”中的“教父母学会上网”,她给父母买了平板电脑。“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联系上我们。”许琳认为,这能方便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他们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的心理。

  与传统“二十四孝”中“行佣供母”相比,新“二十四孝”中“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变身为一种时尚的行孝方式。

  在银行工作的谷威说,父母年纪大了,养老成为首要问题,“为了给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我给他们购买了养老型保险和健康险。”

  吕宁是河北一所高校的老师。他认为,“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是现在单亲家庭子女比较开明的做法。吕先生的父母离异多年,他一直跟着父亲,4年前父亲再婚,现在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而对于“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这两条,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欣表示自己做得很“称职”。“结婚一年多,我每个周末都会去看他们,两三天就会给家里打个电话。”王欣的父母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结婚后,她和丈夫搬到了朝阳区。

  另外,新“二十四孝”简单易懂。如“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是关注父母物质生活,而“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等,则是提醒子女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孝”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在传统“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均出自孝感。湖北孝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

  新“二十四孝”在传承孝文化的精髓之时,摒弃不合时宜的做法。

  老教师刘德佺认为,传统“二十四孝”可以做精神引导,但不具备行动意义,“旧‘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些是违背人伦道德的,譬如‘埋儿奉母’。”

  “新‘二十四孝’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精神,摒弃了其做法。”《十月》杂志副主编顾建平说,“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就开始对传统“二十四孝”进行批评和反思,我们对“二十四孝”这个概念应该批判地接受。

  B倡导情感呵护温暖老龄社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显现,新“二十四孝”携孝道回归。

  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

  民俗学家高友鹏说:“人人都会老,孝道既是对历史和昨天的维护,也是对明天的保障。”

  中国老年杂志社执行主编孙晓飞表示,我国现在是未富先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但不管哪种形式,都不影响子女行孝。此外,失能、失独老人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给孝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在欧洲和日本,“社会化”、“机器化”服务养老非常普遍。伴随我国智能养老、技术养老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养老方式会更加多样。

  “在中国,养老还需情感投入,孝必不可少。”《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副编审李孝纯说,技术养老可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但满足不了老人情感上的需求。

  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

  当下,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母亲节让学生“洗脚示孝”、成人礼上让孩子“磕头言谢”等,这种“街头秀”式的行孝又大多流于形式。

  “新‘二十四孝’不仅可以增强年轻人孝的观念,还可以强化他们的行动。”李孝纯告诉笔者,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

  “新‘二十四孝’能给我们一个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它的出台非常及时。”顾建平说。

  C行孝日益多元指南也遇质疑

  “新‘二十四孝’标准的发布,是对老人人性化的关怀,行孝不仅是文化问题,也与养老制度安排相关。”孙晓飞认为,它不仅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尽孝的标准,也对国家养老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期许。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除规定“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外,还新增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为了使新“二十四孝”发挥更大的作用,李孝纯建议,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干部也要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年终述职、述廉之外还可以述孝。”

  对子女而言,新“二十四孝”的出台已然成为“行孝指南”。

  “当新‘二十四孝’的精神深入人心之后,它就能够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顾建平说,把孝敬父母变成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把对老一辈的“孝”变成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

  “我们现在需要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孝’文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孙晓飞认为“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等,都是时尚元素的体现。

  “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

  在新“二十四孝”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也不乏质疑之声。

  顾建平认为,新“二十四孝”仍然存在着“举类难尽”的不足,人们行孝方式远不止这24个,“孝”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潜意识当中,“二十四孝”不足以把孝道都涵盖。

  此外,大部分网友感叹,不是自己不孝顺,而是受限于时间、金钱、距离等诸多因素。“我很想回家陪陪父母,但时间不允许。”“80后”云南女孩张意,现在在北京一家餐饮店做服务员。“我的工作一年四季无假期,只有过年有六七天的假,何谈常回家看看啊。”

  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表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新“二十四孝”。“这个标准的出台能唤醒大家对孝的重视,能提醒我们更好地关心父母,这才是对新‘二十四孝’最好的理解。”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新“二十四孝”:你能“孝”仿几条?

“陪父母看豫剧”

  侯世杰(程序员)

  大学毕业,我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父母都在农村,他们身体都很好。新“二十四孝”的大部分我都做到了,每周我会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回家看望他们,在家的时候陪他们一起看河南豫剧。我认为新“二十四孝”中有些也不实际,如带父母去旅行,我自己都很少有时间出去旅游,更别提带父母出去了。

  “为父母做顿饭”

  蒋雯(学生)

  大三时,我去韩国当了半年的交换生,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做饭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想想父母在工作之余,仍要保证我们每日三餐规律,十年如一日,为家人做饭也是一种长久的付出。给父母做饭虽然看似微小,但也是孝心的一种体现。回国后,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为父母做饭,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我感到很愧疚”

  王 云(律师)

  我今年35岁,有个7岁的儿子。我老家在甘肃农村,母亲主动搬来市里,帮我做家务、带孩子。我对照新“二十四孝”,发现能做的寥寥无几,心里十分愧疚。以后我会尽量多陪母亲聊聊天,周末带她看看电影,尽量让她适应城市的生活。明年母亲就60岁了,我计划办一场生日宴会,热闹热闹。

  “儿子很‘称职

  梁文忠(公务员()

  去年,看着儿子结婚,我心里终于落下一块大石,当爸的责任也尽了七八成。当家长只要孩子好了,自己就好。看了新“二十四孝”,我觉得儿子做得还挺“称职”的。他教我上网购物,还体贴地将操作步骤写在小纸条上,特地把字写大,方便我看。现在有空我会上淘宝,把想买的东西的网址发给儿子,他付好钱后就直接送货到家里。

  微言博议(链接)

  @Aimie爱渔的鱼:何为孝道?新“二十四孝”做到了,并不代表是孝。勇于承担才是真正的孝道。

  @90后愤青新记者李喆:社会发展催生出新“二十四孝”,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些原本天经地义的道德行为为何会用规范来保障。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会:新“二十四孝”出台,不是硬性要求,但它却提醒我们,父母正在慢慢变老,我们却依旧回报得太少。

  @心痛的草莓:新“二十四孝”在施行时,首先应尊重父母意见。孝敬父母,不能为了标准而执行标准。因此,还需要灵活执行。

  (本组链接由曹迪娟鲁梦昕整理)

  (【字号:大 本组链接由曹迪娟鲁梦昕)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