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公民程帅帅计划送给北大新校牌“北京人大学”(意指北大招录本地学生过多,成为“北京人的大学”),遭到北大保安扣留,后被带往海淀派出所。在派出所待了8小时后,程被带回家乡河南新蔡县。(9月12日《河南商报》) 北京大学是不是北京人的大学,从理论上讲,不是,也不应当是。然而,据7月23日《齐鲁晚报》报道,北京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是7。3万人,每万人中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大约是91人;而在高考大省河南,80。5万考生中,每万名考生中仅4人可被北大清华录取;69。2万名考生聚集的广东,每万人中只有3人可能考上北大清华;这一数据在有55万考生的山东,大约每万人中5人可上北大清华。依此算来,北京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几率是山东考生的18倍多。从今年上述北大清华招生名额分配计划来看,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北大确实存在着“北京人大学”的事实。因此,河南小伙程帅帅给北大送“北京人大学”的牌匾,不妨像某地机关接受百姓送“为人民不服务”锦旗一样,不仅坦然受之,并且勇敢地挂在办公室里一样,继承北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传统,表达出一种欢迎批评的雅量。 当然,我相信北京大学变成“北京人大学”,未必就是出于北京大学的本意,而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仅仅依靠北大一个学校的努力,无法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依靠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然而,首先,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不能拖,因为国家拖不起,一代代的青年学子拖不起,尤其是在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青年学子更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程帅帅的给北大送“北京人大学”牌匾和网上盛传“河南公民在北大西门搞行为艺术,抨击北京高考生享受太多特权。希望有更多的公民行动起来,向教育不公平说:NO”,都只是他们强烈要求的一种表达;其次,教育部门要正视这种教育社会不公现状的存在,以及这种不公对公民权利的平等享受、建设和谐社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远远超越了几个大学招生名额的范畴,已经成了人们强烈希望改变的愿望。 如今虽然各地正在准备出台放开异地高考的具体政策,为高考的社会公平打开了一条门缝,但为了防止因此而可能出现的“高考移民”,各地必将出台高低不等的门槛。然而,如果全国一流大学在各地的录取率(即每万名考生进入一流大学的人数)基本相似,谁又愿意远离家庭当“高考移民”?但愿程帅帅的“北京人大学”和河南公民在北大西门的“行为艺术”,能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教育改革添一把力。 要有承认“北京人大学”的勇气,才会有中国人的“北京大学”的出现。 (荆楚网)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