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不均,是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话题。到底教育资源是怎样不均衡,人们大多没什么明确概念。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上,许多校长的发言可以让你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来自贵州的校长郭昌举说:“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另一位贵州山区校长聂章林则说,北京的学生又白又胖,自己的那些学生,是又瘦又矮小。而即使最好的学生,往往只能考上省会的大学。校长们感慨“好像怎么做都赶不上外边”。 拿贫困山区与首都对比,从而得出城乡教育水平相差70年的结论,当然是不严谨也不科学的。这里的70年差距,只是一个笼统的、象征性的概念。但从这些乡村校长们的描述来看,他们所在地区教育水平与70年前相比,差别的确不太明显。譬如校舍,广西的卢校长说,“楼上的学生一跺脚,楼板就嘎吱嘎吱地响”;譬如上学路程,贵州的聂校长说,“小学三年级毕业时,孩子就走完25000里长征了”;譬如用餐,卢校长说,“正餐常常只有蒸玉米饭,只有家境好的学生,才舍得花5毛钱,给自己配上一包榨菜。”说到动情处,校长们甚至眼泪打转。 说起来,以上这些现状在全国农村地区都很常见, (广州日报)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