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商报》报道,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在这门课上,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昨日,记者从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确认得知,厦门大学要开设爬树课一事不是传言,是事实。事情起因是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还透露,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当然,不是赤手空拳去爬树,会适当借助一些器材以保障学生安全。”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林建华教授表示,爬树的形式可能会有点类似于攀岩运动。(7月24日大众网) 大学开设爬树课是美丽信号,是大学课程教育改革的美丽信号,是大学教育实用化的美丽信号,让人欣喜。 当前,公众对大学教育有诸多诟病,诟病最多的是学非所用,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生存距离较远,这是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教育弊病导致,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因此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如何改革,如何创新呢?厦门大学设立爬树课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探索,值得我们反思。 爬树这个事,看似简单,如果真当作一门课程来做,还真是一门学问,这样的学问是真学问,是学以致用的学问,是实际生存的学问,是研究实际问题的学问,我们的大学教育缺的就是这样的学问。大学体育课应该这样改革,应该创新,应该改革成公民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的着的学问与技能。 其实,不仅是大学体育应该如此改革,大学的任何专业,认可课程都应该这样改革,我们的大学课程应该开设在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上,这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而是在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中去研究学问,去提高素质,去升华水平。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这个过程,探索这个过程,从生产生活实用中去感悟,去领会。比如,学商业的就应该学习如何做老板,学管理的就应该学习如何做经理,学师范的就应该学习如何做老师;学农学的就应该学习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等等。我们的大学课程必须从象牙塔中走出,走到生产中,走到生活中。象牙塔中的学问是苍白的,生产生活中的学问才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摆脱大架子,走向大社会,走向大实践,走向大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大教育,学生也只有在社会实用学问的大教育中,才能获得大能力,大水平,大思想,成为真正的大学生。 大学开设爬树课是美丽信号,照亮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中学小学也是一个美丽启迪。(殷建光) (千龙网 殷建光)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