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十一五”时期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水平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7-22 08:11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记者吴晶)根据教育部21日公布的信息,“十一五”以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

  2008年开始,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约1.6亿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减轻了亿万家庭经济负担。

  让所有孩子有学上。

  2011年,我国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两基”国家验收。目前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79%,初中毛入学率100.1%,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5%以下,实现了让所有孩子有学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若干项目使一大批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创造了条件。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通过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使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高。

  努力破解“入园难”。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8个国家项目以及以县为单位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快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3%,比2005年提高了20.9个百分点。

  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机会。

  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79.42%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47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182所。

  (吴晶)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