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乒乓球项目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选手马越斐(左)/饶静文以4比0战胜队友唐丽颖/熊欣芸,夺得冠军(四人当时均为华东理工大学(微博)俱乐部在读学生) 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女队为班底的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女队一举夺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所有女子项目女团、女双、混双、女单共四枚大运金牌 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马越斐今年夏天顺利地从华东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因为品学兼优,她还被学校保送研究生。 马越斐还有另一个身份——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的运动员。去年在深圳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她夺得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华东理工大学的体教结合,为那些有志于体育的孩子开启了一条光明之路,让他们在结束运动生涯时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 “当初选择是正确的” 马越斐小学就读的是巨鹿路一小,在这所乒乓球传统特色学校,她打下了扎实的乒乓球基础。马越斐告诉记者,“我喜欢打乒乓球,读书成绩也不错,两头都不想放弃。初中一开始在向明中学,后来有教练推荐我找华东理工大学的臧玉瑛教练看看。” 1988年,华东理工萌生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想法。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办)运动系乒乓球专业毕业的臧玉瑛当时在华东理工任教,在她的提议下,华东理工与启新小学、上海中学组成共建学校。只要乒乓球选手成绩够好,就能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开创了一条龙培养模式。 臧玉瑛选队员条件很严格,她当时看马越斐基本功不错,便同意让她训练一段时间。小姑娘很争气,顺利通过考核,又转学到了上海中学初中部华育中学。 “打好球更要读好书” 一周七天,几乎每天练四五个小时,读书还顾得过来吗?马越斐说:“习惯了还好,有空就抓紧做功课。”因为一直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马越斐在大学的课程读起来也不累。臧玉瑛告诉记者,“我们的定位不是体育院校,但照样坚持训练,这是长期形成的模式。教练员就是运动员的班主任,每天上午8点到12点上课。小学是插班读,中学是集中授课,哪门课出问题就停训,恢复训练得老师说了算。” 现在球队有60多名运动员,训练地点分别在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中学。臧玉瑛说:“教育部老师带我们的孩子出去打世界大学生、中学生比赛,就觉得我们的孩子跟体工队的不一样。学校对孩子综合素质的要求还是不同的,包括文化教育、个人素养都要靠日积月累。” “最好有一百张球台” 华东理工的乒乓球队是响当当的品牌。帖雅娜、高军、张瑞、乔云萍、邬娜等世界名将都出自华东理工大学。 在华东理工乒乓球队,教练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系统训练,有好的苗子就往国家队输送。即使进不了国家队,通过参加国内外比赛,也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动力。将来即使不能从事专业体育,孩子有大学文凭,又有乒乓球的一技之长,也能找到较好的出路。据了解,相当一部分毕业运动员都在国内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的像帖亚娜这样代表其他协会打球,或是在国外开办乒乓球俱乐部。 从事了30多年的基层教练工作,臧玉瑛看过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却因客观条件不能全部招至麾下,“现在华东理工和上海中学两个训练场地的球台有近40张,但还是不够,我希望有80到100张球台。有时候去外面选材,看到不错的孩子,最多只能挑四五个。如果能多挑一些,出人材的概率会更高。” “希望能够为学校培养更多的乒乓球人材”,这是臧玉瑛的梦想。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