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藏族男孩烫伤就医无翻译 一求助来了4名志愿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6-19 12:46
分享到:

  4岁藏族男孩芊芊(化名)全身28%的面积被烫伤,父母却不会汉语,交流成为医护人员和男孩间的最大障碍……昨日,一条“求翻译”的微博引发了网友关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医生紧急求助,希望能找到翻译!

  藏族男孩烫伤住院

  没翻译靠手势交流

  昨晚8时许,成都晚报记者赶到二医院,一名30岁左右的藏族男子恰巧从病房走到护士站。男子找到护士,右手不停比划,一脸焦急地说着什么。

  “需要什么呢?”护士一脸迷茫,听不懂对方的语言。男子不断重复着几个音节,双手绕圈比划着自己需要的物品。

  “要棉签吗?”几名护士猜测,并拿出一包棉签递过去。看到棉签后,男子才松了一口气,点点头拿过来,随后小跑回了病房。

  “这就是烫伤男孩的父亲。”现场,护士长辜燕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受伤男孩一家来自甘孜州新龙县,本月10日来到医院治疗,陪同来的还有一名会汉语的亲戚,简单地将男孩的病情同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流。亲戚离开后,他们同男孩及其父母的交流就全靠双手比划,比划不清楚时,就再给那位亲戚打电话。

  烫伤男孩深夜常常大叫

  医生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电话中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辜燕说,特别是近两天,只要到了深夜及早上,芊芊就开始不停大叫,医生跑过去看情况,也不知道他是不舒服还是因为伤口疼痛。

  “这两天我们到处找翻译,但始终没能找到。”护士说。

  “我们希望好心的志愿者来帮助我们,帮帮这个受伤的小孩。”护士说,情急之下,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微博上发布求助信息,寻找翻译。

  爱心扩散

  4名好心人连夜赶往医院

  昨日下午,求助信息随即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开来。

  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条信息,从昨晚8时30分起,烧伤整形科的电话响个不停,多位市民打来电话,询问芊芊的最新病情。一些会藏语的市民表示,会连夜赶赴医院提供帮助。

  截至昨晚9时30分,朱女士等4名志愿者先后赶到医院。与小孩父亲和医院方沟通,对双方的需求和疑问进行了翻译。“芊芊晚上大叫可能是感觉疼痛,没有大碍。”其父通过翻译告诉大家,并感谢众多好心人的帮助。随后,志愿者们为芊芊父亲和医院都留下了电话号码,方便紧急时再联系。

  “没想到一条微博,来了这么多好心人。”芊芊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截至昨晚10时仍有市民致电医院要提供帮助。

(成都晚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