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吴飞明:未出校门的“厂长”
来源:腾讯校园
发布时间:2012-06-05 15:22
分享到:

2月9日,出差嘉兴,验收废水处理系统储罐进度;3月8日,挑选催化剂载体;5月25日,到宜家现场考察办公家具;5月26日,到九星市场挑选办公家具;5月27日,写员工培训PPT;5月30日,写项目书;6月2日,签劳务费,买材料……

吴飞明,华东理工大学(微博)2009级化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今年3月毕业前,已经与上海浦景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签约,担任研发部经理助理、技术负责人,常驻金山,人称“吴厂长”。以上内容就是他2011年实践学习阶段的一部分工作。

制备催化剂

在浦景化工的“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中,吴飞明可以说是全程见证了其催化剂制备基地的诞生。公司新上马的“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此前已经在实验室里小试成功。吴飞明到厂实习时,有4个博士研究生一起做该项目的中试,加上企业导师,吴飞明经常向他们请教,获益良多,“相当于我在企业里有5个导师”。

2010年6月中试开车前,吴飞明的主要实践内容是参与催化剂的制备。公司没有催化剂的制备基地,他与4个博士、4个大专生一起确定生产流程和设备造型,研究生产工艺,挑选原料。时间非常紧迫,从2月到6月,必须完成制备,其中还包括1个月的调试时间。

吴飞明介绍说,从小试到中试,他们公司催化剂成型方法的选择很独特,是一种专家推荐的但在该催化剂制备中从没用过的方法,采购来的设备运行又遇到了困难,这让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后来他和4个大专生花了10天时间才解决了问题。

因为公司已经明确6月初中试必须开车,吴飞明用倒推计算的方法,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一天。他们要求自己每天必须生产多少催化剂,完成当天任务后才下班。5月的厂房已经很闷热,但他们5个人谁也不说一个“苦”字,反复讨论问题,调配原料、投料、开机、拆设备检查。据吴飞明粗略估计,10天中每个人至少拆了1000颗螺丝。

为中试顺利开机完成了催化剂的制备,吴飞明感到很自豪。接受采访时,他握起双手支住下巴说:“解决难题,很有成就感。”随后又加了一句:“其实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很多都是基本道理。”

“一定要参与中试!”

中试开机前,吴飞明已经熟悉了催化剂制备的全部流程,如每个工段生产何种产品、产品质量如何检测、开车过程中的分析测试等等。到了6月,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进入了毕业论文阶段。他内心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一定要参与中试!”所以,他选择将毕业论文放在企业里完成。

后来,他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正确,因为他见证并参与了小试到中试的过程。负责生产过程的一个方面时,他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成长:“中试放大后有很多不同,我学到了更多。”

筹建催化剂车间

由于催化剂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公司准备将催化剂生产单元扩建为一个车间,在中试年产20吨的基础上,形成年产量达到百吨的催化剂生产基地。扩建时,吴飞明与管理人员、大专生从采购设备、调试、生产放大研究、人员招聘、生产、培训等各个方面齐上手,这就展开了如文首记述的那种忙碌生活。

从买设备、审批、采购、签订技术协议,一直到施工队安装,他一项不落全程跟进。他说,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他的企业导师是高级工程师,教了他很多知识。学校里朱志华老师的“工业催化剂制备导论”课有本同名的内部教材,也对他大有帮助。他说,还有很多知识,是“学到心里,没法说的”。比如,他的整个实习过程是从项目组到生产车间,这就让他有机会了解整个工作流程,还学会了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与同事的沟通等等。

吴飞明自己也成了对工人进行技术培养的老师,因为“生产要保证质量,就要把更多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工人,负责好各工段”。他觉得自己员工管理上也有不足,需要好好学习。

6个月实习结束后,公司就与吴飞明签约,让他留下,做催化剂制备车间的技术负责人,同事、下属和同学们都称他为“吴厂长”。

谈到这顶尚未毕业就被加到头上的“厂长”帽子,他很认真地解释说:“其实我不是厂长,都是别人这么叫的。”他觉得实习过程最重要的是“职业人”心志的培养,“不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起校内导师李伟的教诲:“知识、本事学到了,以后会挣更多的钱。” 这位未出校门就当“厂长”的年轻人,正踌躇满志,蓄势待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