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省山东商会副会长、中资教育研究所常务理事、赛伯乐投资基金全球合伙人张予矛 文/邵瑛 浙江省山东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前言:从两所高等院校的主要领导,到手握数亿美元资本的金融大鳄,张予矛已经离开山东老家30余年了。随浙江省山东商会考察团考察山东产业项目发展后,这位英国普滋茅斯大学博士发自内心的表示:鲁商回归正当其时,未来山东发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深远背景。 邵瑛:您于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并留校工作,后获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硕士和英国普滋茅斯大学博士学位。这段学习经历对您日后发展有何影响? 张予矛:那是我人生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人生目标、价值观、信仰和知识结构均在这段时间积淀养成。人生不可逆,如果没有那段时间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之后的人生精彩可能就会很难出现。 邵瑛:您在2000年主导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投资筹建工作,2003年参与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的投资筹建工作,并担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这段工作经历对您日后发展有何影响? 张予矛:2000年正值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之时,亦是我国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关键时刻。在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经济地带珠三角,偏偏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经多方调研,我们确定在珠海投资筹建北师大分校。后我又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投资筹建贡献了思路和建设途径。 此两个项目投资,极大弥补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之瓶颈,亦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该两校都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独立学院本科院校之一。 这段工作经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让我认识到,任何商业投资行为启动和设立的最决定因素,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项目未来发展是否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长久发展相结合并息息相关。 邵瑛:您2003年在《中国教育创新启示录》一书中,以 “立国立民”高度,分析投资大学园区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您能否谈谈中国教育该如何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张予矛: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全世界教育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无论是英国的剑桥、牛津,还是美国的斯坦福,他们城市、社区、大学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未来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人才培养和支撑体系,高等教育和地方社区协调发展的模式,值得中国发展高等教育借鉴和参考。 邵瑛:您2009年与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交流,期间谈及中西方国家地理、文化、人文、社会的条件不同。您能够谈谈中国高等教育的缺失? 张予矛:黄先生是美国第一位华人市长,亦是我很好的朋友,他成功和辉煌的背后伴随着巨大艰辛和努力,甚至很多经历如果不设身处地是很难想象。有一点我感触很深,那就是,人要有理想和信念,而为了实现理念和信念,可能还需要足够的耐力、勇气和执着。 比较西方国家教育,我们目前高等教育所缺失的,恰恰是理想的教育,耐力的锻炼,你现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很难很少发现真正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决不罢休的执着。所以我在和黄锦波博士交流的一个观点,就在于中国未来的教育,可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年青一代人懂得,快男快女式的速成式模式不会是普遍成功路径,而坚持信念信仰,并通过艰苦磨练和非凡勇气才能真正达到幸福理想的彼岸。 邵瑛:您于1999年出任赛伯乐投资基金全球合伙人,并主要负责教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和并购。请您介绍赛伯乐投资基金的情况和参与项目投资的情况? 张予矛:赛伯乐投资基金(cybernaut)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NEA(管理资金超过90亿美元)在中国设立的早中期创业投资基金,并由美国上市公司WebEx创始人朱敏先生共同投资创建。我很有幸于1999年进入赛伯乐投资基金出任合伙人,并主要负责教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和并购。 教育文化产业是赛伯乐投资基金的重点关注领域。截止目前为止,赛伯乐投资基金已经投资多家教育和文化产业项目。2008年,赛伯乐投资基金斥资近2亿元人民币成功投资海南海口经济学院,依托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高效的产业经营理念及行之有效的整合创新模式,造就了海口经济学院在中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邵瑛:您在2011年主导了浙江省山东商会的筹建工作,并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浙江省山东商会副会长。您能否谈谈浙江省山东商会的未来发展前景? 张予矛:我很有幸和绪刚、张乐、爱民、俊杰等几位从事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的乡友共同发起筹建了浙江省山东商会,我也很有幸被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推举为副会长。浙江省山东商会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东商会之一,发展速度和规模已远远超出筹建发起人当初的想象,我很愿意谈谈我对浙商和鲁商文化的理解。 浙商文化有较强的主动出击性,善于利用和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而作为浸泡在孔孟文化中的山东的鲁商文化,更具有礼仪诚信的传统,同时山东省和浙江省经济发展上极为互补。未来浙江省山东商会的发展,不只是注重一两个企业的角度来布局未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作为两省之间的经贸往来纽带,以产业大格局来实现商会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产业转移和上下游产业对接的工作。这是我们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共识,我们也共同期待未来浙江省山东商会能在参与两省大型产业项目投资方面有所作为。 邵瑛:您于2012年4月12日,随刘绪刚会长为团长的浙江省山东商会投资考察团考察山东泰安、荷泽、滨州等地,您能能否谈谈此次考察给您的感受? 张予矛:我很高兴能和绪刚会长一起前往山东考察项目,收获颇丰。我已经离开家乡30余年了,也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没在家乡过春节了,说起来颇为惭愧。 通过这次的考察,我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为感触就是,全球齐鲁儿女是一家,无论走多远,间隔时间多长,共同的齐鲁文化底蕴和信仰是全球齐鲁儿女共同的标识,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各项事业,对于鲁商回归采取更为务实和优惠的促进举措,未来的山东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投资空间。而随着山东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发展,以浙江省山东商会为首的异地鲁商回归正迎来最繁华时刻。 邵瑛:中资研究集团联手浙江省山东商会近期将陆续推出全球鲁商访谈录,您作为浙江省山东商会重要领导,能不能对现代鲁商品质给予总结? 张予矛:新一代的鲁商,要具有勇于创新和担当之面貌,儒家风范之内涵,商业诚信之品格。 邵瑛:您如何看待浙江省山东商会以及鲁商文化在全球的发展? 张予矛:我在微博和博客中多次提到,在中华民族的巨大变革中,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文化冲突实际上是文明的冲突,苏联解体以后,虽然只剩美国独霸世界,但像100年之前那样帝国征服全世界可能性却已不复存在。所以,以文化和经济手段入侵国家就成为了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必然选项,而这种征服更为隐蔽,也更为彻底,。 对于未来鲁商的发展,也具有同样借鉴价值,鲁商要发展,要对鲁商精神和齐鲁文化做广义的理解,要秉承礼仪诚信的文化传统,要最大限度借鉴和吸纳浙商、徽商、晋商、粤商的优秀品质,只有一个兼容并包,文化宽容,强大实力,宽广胸怀,文明渗透的鲁商群体,未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全球投资并购,也才能让真正的鲁商文化走向全球。我想,这也是我和绪刚、爱民、张乐、俊杰等发起浙江省山东商会最大的共识和期待。 同时,鲁商文化的宽容,鲁商能够主动迎接多种文化挑战,才是真正的鲁商文化的正常交流与融合,也才能真正丰富中国商帮文化,从而推动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方面,我们期待浙江省山东商会有更大的作为。(来源:浙江省山东商会官方网站) 附:张予矛简历: 张予矛,男,山东龙口人,获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硕士和英国普滋茅斯大学博士。先后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和赛伯乐中国基金,并且负责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等大型教育项目投资、筹建和运营工作。现任赛伯乐投资基金全球合伙人,赛伯乐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超过105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大型教育园区投资以及教育文化产业项目并购。张予矛先生于2011年11月26日当选浙江省山东商会副会长。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