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从第四中山大学到国立中央大学
来源:腾讯校园
发布时间:2012-05-31 12:39
分享到: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时任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人提出“大学院”“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具体做法是:

第一,在中央设立“中华民国大学院”,取代教育行政委员会,统管全国教育;第二,将全国依省划分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序次,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撤销各省教育厅,由各中山大学统管各省教育。

国立东南大学(招生办),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学术地位颇高,早已蜚声海内外。鉴于此,1927年6月9日,国立东南大学被改组为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11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成立,蔡元培任院长。

第四中山大学校本部设在南京市四牌楼国立东南大学原址,管辖全省14所中学,13所实验中学,5所乡村师范学校及实验小学,4所农业职校。为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的管理,南京、上海两特别市的教育由第四中山大学校长亲自指导;全省各县的教育局长由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委派;第四中山大学还管辖南京国学图书馆、各地省立图书馆以及各扩充教育机构。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是在东南大学的基础上与河海工科大学、江苏政法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第一农业专门学校、南京商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以及上海医科大学等八校联合组建而成的。当时全校共有教员257人,学生1421人。

由于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记。半年以后,诸多教育行政要人就要求更改校名。1928年2月29日,奉大学院第165号训令,学校更名为江苏大学

这次改名,在校内掀起了轩然大波。4月13日,学生在体育馆召开全体会议,一致反对改名“江苏大学”,他们甚至还摘下了校门外“江苏大学”的名牌。4月24日,大学委员会召开临时会议,以大学院第337号训令下达称:“江苏大学改称中央大学,得加‘国立’二字”。

是年5月4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亲自到校宣布更名,学校首任校长为张乃燕。中央大学建立之初,共有教职工435人,学生1552人。“教育部”1928学年工作概况统计显示,中央大学在当时国内高校中堪称翘楚。

1930年3月,张乃燕校长筹款兴建大礼堂,后因经费问题停工。同年12月13日,朱家骅被任命为新任校长。其后,朱家骅凭借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影响,请得拨款,由建筑系卢毓骏教授主持续建。大礼堂于1931年4月底竣工,5月5日国民会议在此召开。大礼堂顶高34米,共3层,可容纳2700人。80多年来,巍峨的大礼堂一直矗立在学校中央。如今,大礼堂与六朝松一样,成为海内外校友心目中母校的象征。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