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儿童有快乐的现在 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5-31 12:39
分享到:

  新华网南京5月31日专电(记者朱旭东)每次儿童节,孩子多会收到“节日快乐”的祝福,可是细想想,我们的儿童快乐吗?即使儿童节当天快乐,能让他们天天快乐吗?即使孩子笑了,他们是真快乐吗?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似真似假的命题,曾经让多少父母纠结?于是乎,孩子没出生前,有的准妈妈就整天看着明星照片,希望孩子长成明星样;经常放世界名曲谓之音乐胎教,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还不会说就要辅导其“daddy,mammy”;等到上幼儿园,就自豪地说“我们家孩子会背唐诗300首”。进了小学,一些父母恨不得让孩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孩子不在上学,就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的天性是玩,除了通过学习来汲取知识养分,还要在玩的过程中心智成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可很多父母把孩子打造成学习的机器,打造成能贴在父母脸上的闪闪的金箔。可以想象,当孩子的学习获得夸赞时,其父母脸上洋溢的光芒远胜金箔。此时孩子收获了什么?一些填鸭式的知识,更多苦涩的泪水。

  当“虎妈狼爸”著书立传介绍自己如何“教育”孩子时,他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无以复加的满足。他们的孩子呢?即使考上名牌大学暂时出人头地时,难道就是他此生荣耀的终结吗?考上名牌大学或大学毕业后却不知所措寻不着方向的“孩子”,难道不是父母的悲哀?

  阿胜,从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觉得没脸回家,便在南京过起了流浪生活,以捡破烂为生。这一流浪就是7年,今年3月警察在南京紫金山发现他时,形象堪比“犀利哥”。何种原因导致产生这位“犀利哥”,尚不得而知,但足以说明考上名牌大学并不是孩子的终极目标。

  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学习自觉发展时,需要父母的搀扶帮助,但绝不能让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只剩下学习。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希望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哪能除了学习而不及其余呢?

  有青山绿水、充分日照,瓜果成熟时才会水灵灵甜蜜蜜;缺水少肥、缺少阳光雨露,只能结出苦瓜和苦果;缺少了快乐的儿童,犹如缺少了阳光雨露的幼苗,内心是懵懂的苦涩,他的未来不会很光明。

  100年前,梁启超先生说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励志名言,至今仍振聋发聩。小生今附庸风雅说一句:儿童有快乐的现在,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朱旭东)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