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美女记者柴静:青春期时曾与倔强的母亲冷战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05-24 11:05
分享到:

柴静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工作上十分认真讲究的人,在柴静的出生之后,他们又开始忙着工作,很少能抽出时间照顾小柴静。但身为教师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怠慢对小柴静的教育。在柴静两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她识字。母亲用纸板剪成四四方方的卡片,在正面写上“日”、“月”、“水”、“火”等字,背面写上这些字的汉语拼音。母亲把做好的认字卡片用绳子穿起来,做成一串特别的项链,套在小柴静的脖子上,让小柴静拨弄着卡片,提高学习认字的兴趣。当别的孩子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聪明的小柴静在母亲的培育下,已经认识了很多字。

由于识字比较早,柴静4岁就进入小学了,为了照顾小柴静的生活和学习,母亲把柴静带到自己任课的班级,让她坐在最前排,和其他7、8岁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虽然母亲也知道柴静可能听不太懂,但仍让她坚持听课,每天放学回家还背诵和默写课文,即使柴静对很多课文似懂非懂,她还是会兴致勃勃的阅读它们。再稍大一点,母亲就开始为柴静订阅各种儿童报刊。并在家里腾出一间小屋子为她当作书房。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柴静都会自己拿着小板凳坐在小书房里看小人书《岳飞传》。柴静对文字的敏感与生俱来,小小的年纪,对所有写字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无论是父亲订阅的《中医杂志》还是母亲的函授书籍,她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在柴静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调换工作,全家人都跟着她搬到她所执教的学校。小柴静的行李只有两件,一件是爸爸开完药后留下的漂亮小药盒,里面装几枚硬币。还有一件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带着这些东西,12岁的柴静由小学升上了中学。13岁时,柴静接触到了广播。她开始贪恋广播里的热闹人声和深入骨髓的歌。柴静从那时才知道,广播可以给人带来一个如此新奇的世界,那一刻,柴静梦想着能做一个电台的广播主持人,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地方,过上一种另外的生活方式,自己要“更自由,要过和身边的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直到现在说起来,柴静一直都还感谢妈妈曾经送给她那部双卡的收录机。因为是这台收录机柴静才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电波里的声音是如此具有感染力。如果母亲当初没有送她这台收录机的话,可能就成就不了今天的柴静。

青春期:叛逆女儿和倔强母亲的冷战

在母亲的眼里,柴静一直都是个安静、文弱的女孩子。所以,柴妈妈一直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塑造她、安排她的人生道路。母亲见柴静太过内向,就想方设法的开导她的性格,希望她变的开朗起来,但是青春期的柴静叛逆的很,总是用沉默当作抗议的方式。母亲劝说她虚心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但柴静偏偏抵触和质疑老师的说教,甚至经常会找老师的纰漏。这让倔强的母亲接受不了,于是两人经常产生分歧。在柴静和母亲起冲突时,她们虽然不会大声争吵,但两个人的冷战一持续就是好几天。

母女两人关系进一步僵化,是因为柴静的就业问题。柴静在湖南长沙铁道学院毕业以后,母亲已帮她联系好山西铁路局办公室的工作,但柴静没有同意,固执地选择留在湖南广播电台当夜间谈话节目主持人。柴妈妈相当生气,给她写了封长长的讨伐信,表示对柴静的独立能力持不信任态度,说以柴静的性格是不可能胜任节目主持人这样角色的。柴妈妈看来,象柴静这样文弱的女孩子是不会有太大成就的,与其在外漂泊闯荡,还不如回老家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在那封信里,柴妈妈用了很多打击式的语言,试图让柴静考虑接受自己的安排,可柴静仍不为所动。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