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留守孩子用笑脸向记者表示感谢 特派记者邹斌摄 昨日,本报推出先遣记者探访省内三地留守学童现状及心愿的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天之中,本报热线应接不暇。来自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一个个来电,朴实无华,却传递了同样的温暖。 令人意外的替补 把我记上 别人有事我来 昨日在本报一版见报的陈欣玲小同学,在金报的读者中一下“红”了。这名浠水县清泉镇龚铺小学二年级女孩的愿望与众不同,她在心愿纸上写下了“我想去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看看”。 她的心愿一下子打动了在武大工作的罗先生。昨日上午8时18分,罗先生打来电话说,“我可以带欣玲参观武大,并提供午餐。”这也是本报接到的第一个热线电话。 随后又有多名读者打进电话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到下午1时许,住在武大的庸先生来电提到同样的想法,记者告知已有多名爱心人士有此意。庸先生坚持说,如果那天前面联系的人临时没时间完成欣玲的愿望,“我作为替补人员,请将我登记下来”。 让人感动的周到 除了午餐 还需要饮料吧 昨日中午,三国英雄火锅城的老总徐先生赶到报社,表示愿意承担所有来汉留守孩子、家长以及工作人员的午餐。 昨日下午,鼎聪商贸有限公司的郭女士打进电话说,她受公司负责人的委托,“想为浠水县清泉镇小学来汉的留守儿童提供午餐,并满足这18个留守孩子的小心愿”。 郭女士还说,这些孩子和家长远道而来,不仅需要吃饭,可能还需要饮料,“这个我们也能准备好”。 为人低调的援助 不提名字 请帮我们捐款 昨日有不少爱心人士选择一对一实现孩子的心愿。 手机尾号为729的张先生想捐给安陆市王义贞镇花园小学宏伟同学一辆自行车,他特意说明车子有“七八成新”。手机尾号为422的肖女士想给龚铺小学的鑫鑫捐一些学习资料。手机尾号为132的李女士则关心浠水县蔡河镇的汉龙同学,希望他也能参加这次武汉行,“我想看望一下他”。汉龙同学的父亲早年来汉打工失踪,母亲离家出走,这次是否能来汉,还需要征求他爷爷奶奶的意见。 最为低调的读者是雷女士,她想约几名同事一起为这次来汉的留守儿童捐款,但她们不愿到现场,也不想提名字,只想让记者代捐。为此,她详细询问了转账的捐款方式。 给人力量的组织 参加活动 还要多捐物资 秦女士代表汉十高速安陆管理所的党组织来电说,从金报报道中看到这次万名留守儿童活动中有安陆市王义贞镇花园小学学生,“我们希望参加这次活动,帮这些孩子实现愿望”。当记者说出,目前还在联系学生们来汉的车辆,她马上说,将向单位请示,尽快给予答复。 汪先生也代表中南医院保卫科党支部来电说,准备组织党员满足浠水县清泉镇龚铺小学来汉留守儿童的小心愿,此外还想多捐赠一些物资给孩子们。 而中建三局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杨先生则代表公司站点团支部询问,如果需要志愿者,他可以组织报名。(楚天金报 记者张军 特派记者韩波 肖梦吟) (荆楚网 邹斌)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