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观感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5-13 11:25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吴晶)三名年轻的“白大褂”,两个在处理急腹症的模拟病人模型,一个在为幼儿检查耳道……这是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紧张的比赛场面。

  12日上午,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京举行。共有113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参加本届竞赛,约占全国设置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90%,其中42所高校进入了全国总决赛。为确保比赛水平和公平,大赛组织了90多位高水平的裁判员,并特邀了7位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担任大赛督察。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临床医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掌握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塑造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必经途径。

  比赛场地被隔断成六块,供6支代表团同时进行比赛。每轮比赛限时15分钟,3名参赛队员要通过相互配合或单独操作,完成电子病例诊断、心电图操作、隔离服穿脱、急腹症治疗以及幼儿耳道检测等环节的测试。

  “近年来,模拟培训和临床实习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授课、模拟培训、临床实习和独立实践这‘四阶梯教育’,医学生才能实现向医生的平稳过渡,保证病人更安全。”比赛副裁判长、协和医院教育处长王仲说。

  据他介绍,模拟培训在高风险职业中开展得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民众看病的需求越来越高,看病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已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90后医学生的现场表现大多十分沉稳,很多医学生在为“病人模型”作检查和进行医疗处置时,还在尝试安抚病人的情绪,向病人交代一些注意细节。

  “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不是虚的,我们的观念正在改变,病人要求高了,病人需要知情了,医生需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操和沟通技巧。”王仲说。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人文课和沟通课,作为必修课贯穿大学教育始终。

  据了解,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技能竞赛始创于2008年,本着“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的原则,比赛旨在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次比赛由教育部、卫生部共同主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成为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尚医德,对患者和社会极端地负责任;其次要有精湛医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