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学习的按部就班,常常成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籍口。其实,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的,能不能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转化为写作素材呢?我在写作教学中曾另辟蹊径,让学生学写心理笔记,写作素材果然源源不断。 心理笔记,也可叫心理随笔、心理札记,就是记录自己内心的事,记叙外界事物引起的心理反应及其变化过程。我的观点是,一个关注内心的人,才能捕捉到心头掠过的体验感悟,从而写出笔触细腻、能使人产生共鸣的文章来。一个能用理性眼光审视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注意力分配给了外部世界,缺少对自我内心的一份关注,还有意无意地封闭心灵,用套话假话来写作。我让学生学写心理笔记,要让写作直通心灵,学生随时可写,可叙可议,可长可短。几年下来,它被学生称为“最有意义的写作”,我把这些学生习作称作“青春的隐秘世界”。 青少年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心理秘密,他们小心翼翼地深藏着,其实,坦诚地将它们写下来,反而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因为你的想法,别人未必没有,只是不好意思讲罢了。作文不是宣传品,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我和学生约定,写这类作文可用笔名。隐秘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实、最深刻、最能反映人性的。有些心理笔记堪称至情之文,下面有一篇《谢谢你,男孩》,一名女生大胆地公开了一段恋情,让人感到真实而美好。 常态生活鲜有震撼心灵、感人肺腑之事,多是引发心灵微颤的寻常小事而已。在某个偶然瞬间,我们的心灵会被隐隐地触动或是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如果不在意,它们会很快消逝,但是对于写作来讲,这些却至关重要。不少作家就坦言,他们的创作往往缘起于一些触动心灵的小事,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忽略了内心的细微反应,对外部世界引起的心灵感应麻木不仁,写作就不能植根于内心,内容势必失之浮泛表浅。写心理笔记,可为写作积累“本钱”,包括素材的、思想的。 有个女孩在心理笔记里写道:体育课上,跳绳怎么也达不到2分钟250个的目标,甚是忧虑。后来听说“跳绳可减肥”,便有了动力,但成绩仍未上升,老师只说了一句“太高了”,也弄不懂什么意思,最后就想,跳着玩吧,反正完了,不及格拉倒。就在跳着玩的过程中,女孩发现自己跳绳的速度变快了原来自己在无意中放低了重心,这才明白了老师的话,并由此想到,“玩”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心态,没有功利,远离压力,常有无意插柳柳成荫之效。一件小事,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却让她获得一种思想,由此而写了一篇《为“玩”正名》作文,还在竞赛中获了奖。心灵的微颤往往能萌发鲜活的思想。 青春年华,朝气蓬勃,却又是情感困惑和心理疾患的多发期。在心理笔记中,学生们写了他们有过的孤独、叛逆、爱恋、伤悲、忏悔、尴尬、困惑、苦闷、忧虑……其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看来是负面的东西。写心理笔记,可以起到宣泄、疏导的作用,也可以使心理得到一种理性的观照。正如心理学家伊利斯所说:“人的情绪或心理困扰,大部分是源于不合理的思考,要是一个人学会并扩大自身理性思考,真正减少非理性思考,则大部分的心理或情绪困扰都可以顺利解除。”在写心理笔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写下了这方面的体会,如有学生在《珍惜痛苦》一文中说“人生的痛苦并不只有负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造”;也有学生在《用独处调节心情》一文中说:“曾经害怕孤独的我,现在却喜欢独处,它使我冥想,使我平静超脱,使我自省……”通过写心理笔记,学生们学会了以理性的态度关爱在现实中奋斗的自我,就像周国平所讲,做自己的朋友,“心目中有一个更高的自我”。 生活中,能获得理解和帮助的人是幸运的,而没有旁人理解和帮助便痛不欲生的人是可怜的,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灵保健师,就像大海有自净功能一样,靠自己在内心去消除阴霾,舒缓压力,化解纠结,平复创伤,摆脱困窘。写作心理笔记,实在是不可或缺的自我教育,是一种对自己的理性关爱。(毛荣富 上海市七宝中学) (汇报 毛荣富 上海市七宝中学)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